商洛市副市長柳憲軍(中)、商洛市扶貧局局長羅存成(右)出席新聞發佈會,並介紹商洛市脫貧攻堅工作進展情況。(王夢凡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夢凡):10月16日,陜西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陜西省“脫貧攻堅”主題之“商洛市脫貧攻堅——繆力同心 砥礪前行”新聞發佈會,商洛市副市長柳憲軍發言稱,商洛通過實施“三變”改革讓貧困戶變股東,助力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勝利,目前已帶動商洛市467個貧困村、12.6萬人實現穩定增收致富。
商洛地處秦嶺腹地,屬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任務非常艱巨。商洛有7個縣區都是國家級貧困縣,其中5個縣為深度貧困縣,佔全陜西省11個深度貧困縣近一半。目前,商洛市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41萬戶、39.82萬人,佔全陜西省貧困人口的17.4%,貧困發生率為28.64%。
商洛市副市長柳憲軍表示,面對嚴峻的脫貧攻堅形勢,商洛市積極實施“三變”改革,將土地等資産入股到新型經營主體,參與股份合作經營,讓農民享受收益分紅,貧困戶“華麗轉身”變為股東,確保收入長效穩定。2017年以來,商洛市委、市政府借鑒貴州省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經驗,通過對農村資源進行核查清理、資産量化、登記備案、評估認定,採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多種模式,將各類資源轉換為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或其他經濟組織的生産要素,將各級財政投入到農村的發展類、扶持類資金量化為村集體或農民持有的股金,入股到經營主體,或參與保底分紅,或股份合作開發經營,走出了一條依託股權活資産、興産業、富百姓的“三變”路徑。
目前,全商洛已將8.1萬畝集體“四荒”地、11.9萬畝林地等資源變為股份資産,財政和社會資本投入的4.29億元資金變成了集體及農民手中持有的股金。商洛市扶貧局局長羅存成介紹稱,商洛市作為一個傳統農業市,“三變”改革變什麼、怎麼變,與貧困戶脫貧致富密不可分。2017年5月,商洛市已開始將貧困群眾的土地、林地、水面、四荒地、房屋等能變為資金、能股權量化的閒置資源和閒置資金入股村級集體經濟,並通過入股分紅,逐步實現脫貧。
據統計,商洛市現已有7個縣區的3.5萬戶、11.4萬農民變為股東。商洛市扶貧局局長羅存成接受採訪時強調:“在享受入股分紅方面,由村集體商議分紅比例,並優先給貧困戶分紅。”羅存成還表示,通過“三變”改革,方便了對農村閒置資源的管理,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讓一些“沉睡”多年的閒置資源“活”起來了,過去分散使用的資金“聚”起來了,貧困戶的腰包也“鼓”起來了。目前,全商洛通過實施“三變”改革,已帶動467個貧困村、12.6萬人實現穩定增收致富。
據了解,為加快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商洛市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發展龍頭企業161家,農業園區114個,興辦專業合作社2213家,培育産業大戶4387戶,積極引導農民將承包的土地、房産、勞動力等入股經營主體合作經營,採取“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集體+農戶”等形式,把農戶捆綁到産業鏈上,聯産聯業,聯股聯心。進一步密切市場主體與貧困群眾之間的利益聯結,壯大産業規模,提升發展競爭力,實現貧困群眾長效增收,穩定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