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人口老齡化,進一步促進我省老齡事業發展,日前我省制定《“十三五”全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昨日記者從省政府獲悉,到“十三五”末,我省將達到“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養老制度體系更加完善、老齡事業發展環境更加友好”的發展目標。
記者了解到,在完善養老保險制度方面,陜西省將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和物價上漲情況,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完善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
同時,推進建立城鄉統一的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全面建立針對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的補貼制度。推進非本地戶籍常住老年人與本地戶籍老年人享受同等優待。
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加強對老年人的“救急難”工作,及時將遭遇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的老年人納入救助範圍。建立健全城鄉失能、失獨、空巢等特殊老年群體幫扶制度,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基本生活。
《規劃》明確,今後,我省新建居住區應按照建築面積最低不少於每百戶20平方米的標準,配建養老服務設施。加快建設與戶籍、醫療、社會保障等信息對接的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積極發展智慧養老,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與居家養老服務業結合,讓老年人獲得“觸手可及”的服務。
此外,陜西省將建立健全養老機構分類管理和養老服務評估制度,引入第三方評估,定期對養老服務機構的人員、設施、服務、管理、信譽等進行綜合評價,評估結果向社會公佈。並將全面開展養老機構星級評定,實行掛牌管理,接受社會監督。
在加強農村養老服務方面,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利用閒置資源開發農村互助幸福院等養老服務設施。加快農村居家社區醫養融合,推進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與農村互助幸福院開展醫養融合服務。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我省將深入開展醫養結合試點,建立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與合作醫院間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以及臨終關懷一體化服務。
創新推廣老年人健身項目。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推動設施無障礙建設和改造。加強對社區道路、休憩設施、標識系統的綜合性無障礙改造。
鼓勵老年人參加志願服務,推行志願服務記錄製度,倡導和支持老年人開展自助、互助等志願活動,組織低齡健康老年人為高齡、病殘老年人提供服務。到2020年,老年志願者註冊人數達到老年人口總數的12%。
加強老年人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推行法律服務信息化、網絡化管理,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且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通過上門服務等方式,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效率和管理水準。在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立法律援助聯繫點,組織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站和法律援助律師開展上門法律服務。( 記者 康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