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對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進行保險補償,促進新材料投産應用(陜西省工信廳 供圖)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夢凡):10月20日,為了推進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在陜西的試點工作順利開展,陜西省工信廳在西安召開“陜西省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宣貫推介會”,陜西省工信廳副廳長蘭建文出席,解讀相關政策並指出,共有10個領域129項新材料産品可享受保險政策。
據了解,為解決新材料下游用戶首次使用存在的風險和“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的問題,突破新材料應用的初期市場瓶頸,有關部委建立了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並開展試點工作。生産首批次新材料的企業,只要産品範圍是工信部《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範指導目錄(2017年版)》中所列的先進化工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前沿新材料等10個領域129項新材料産品,就可以享受保險補償政策。
投保採用企業自願投保的原則,保險産品條款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統一制定,承保機構由保監會推薦,如果産品因新材料品質缺陷造成人員或財産損失,都可享受承保單位的保險補償。享受過保險補償政策的首臺(套)裝備的材料不在支持範圍。
自9月12日起至11月30日前投保且符合條件的企業,可申請2017年保費補貼資金。中央財政保費補貼為企業投保年度保費的80%,保險期限為1年,企業可根據需要進行續保。補貼時間按照投保期限據實核算,原則上不超過3年,財政補貼資金採取後補助形式。
陜西省工信廳原材料工業處處長陳軍提醒稱,有投保需求的企業可以在12月1日至15日前將投保企業申請保費補貼的有關資料一式三份報送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陳軍説:“試點開展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是為了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對新材料初期應用的品質風險和責任風險進行控制和分擔,突破新材料初期生産與應用脫節、創新産品推廣應用困難等問題,激發下游行業對新材料産品的有效需求,加快新材料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