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省主流媒體採訪活動走進陜西科技大學(楊薇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李妍):黨中央、國務院把“發展教育脫貧一批”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五個一批”工程之一。陜西省教育廳以助力産業脫貧攻堅為主線,將開展産業扶貧培訓作為高校踐行社會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鼓勵高校積極投身全省産業脫貧攻堅戰中,構建了“政府、高校、群眾”參與共贏的扶貧生態體系,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益效和社會效益。10月17日,就陜西省高校特色産業扶貧培訓工作開展情況,中省媒體記者前往陜西科技大學(以下簡稱“陜科大”)扶貧點進行了走訪。
陜科大加大扶貧工作投入力度,將扶貧工作列入學校年度重點工作,建立健全扶貧組織機構配置專幹22名,加快扶貧培訓工作常態化建設。學校為進一步規範化開展扶貧工作,學校出臺了《陜西科技大學2017年度實施陜西特色産業高校扶貧培訓計劃方案》、《陜西科技大學特色産業扶貧培訓派出人員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形成長效工作機制。
陜科大從科技助農、校企合作、産業調研、文化幫扶等方面開展“雙百工程”工作,結對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陜西省銅川市印臺區需求“菜單”確定37項幫扶項目,截至目前為止,幫扶項目已完成14項,正在進行6項。目前形成創新扶貧、名窯重生、萬鄉耕新、拾遺印象、天然産物助農等方面的實踐調研報告11份,建立社會實踐基地7個,與5家陶瓷企業達成幫扶意向。其中設藝學院創新扶貧實踐團成員,在陜西省銅川市印臺區王石凹村開展為期十天的脫貧攻堅專項活動,完成了350平米,共計20面美麗鄉村文化墻。
陜科大結合工作實際,選取結對幫扶貧困縣(區)扶貧點為培訓地,組織校內專家,充分調研扶貧點特色産業發展需求,確定以農副産品加工技術培訓為主,開展花椒、核桃樹修剪技術培訓、散養雞技術培訓、“扎染裁剪”培訓。
目前,陜科大根據陜西省銅川市印臺區王石凹村的種植現狀及山林土地特點,選派專家、教授對當地山林土壤進行分析,選取花椒及連翹作為主要經濟作物,通過建立“花椒種植示範園”20畝,已帶動王石凹村種植花椒450余畝。同時指導王石凹村貧困戶成立散養雞合作社,建立“散養雞養殖示範園”,指派專家對養雞技術進行指導和培訓。並於今年7月份,學校選派專家前往陳爐鎮,深入了解耀州窯的發展歷史、制瓷工藝後,依託學科優勢,與陳爐古鎮王家瓷坊、李家瓷坊就瓷器設計、人員培訓進行接洽,並建立“新産品研發孵化基地”。
據了解,陜科大建設扶貧專題網站,有效推動扶貧工作進度,鞏固扶貧成果。並採取現場教學和視頻錄製相結合的培訓形式,通過扶貧專題網站和微信平臺等途徑進行傳播,擴大受訓面和影響力,使更多的貧困人員足不出戶就能學到所需技能。
銅川市印臺區織女坊農民專業合作社項目負責人、王石凹村商會會長王戰明介紹扶貧項目(楊薇 攝)
銅川市印臺區織女坊農民專業合作社項目負責人、王石凹村商會會長王戰明王戰明介紹説:“經過了其它類型的産業扶貧後,大家發現養殖雖然很容易上手,但相對來説存在風險。而織布容易上手的同時還比較穩妥,並且具有持續發展的動力。再加上陜西科技大學的技術支撐,就等於具備了雙保險。另一方面,它除了能作為一個産業之外,還對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有很大的作用。這種最傳統的手工藝方式,不僅能保護生態環境,還符合現代人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對慢生活的訴求。因此,我們選擇了扎染裁剪工藝作為我們的特色産業培訓項目。”同時,他表示目目前貧困戶的參與度比較高,尤其是留守婦女,在家就能做,在不影響生活的情況下,還能增加一份收入,這對於她們來説是最理想的一種狀態。當然,在培訓過程中,也面臨著文化水準較低、年紀偏大、接受程度慢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