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扶貧先扶智 陜西省高校特色産業扶貧工作成果初顯——中省主流媒體採訪團走進陜西師範大學

國際在線2017-10-22 18:03:56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李妍):黨中央、國務院把“發展教育脫貧一批”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五個一批”工程之一。陜西省教育廳以助力産業脫貧攻堅為主線,將開展産業扶貧培訓作為高校踐行社會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鼓勵高校積極投身全省産業脫貧攻堅戰中,構建了“政府、高校、群眾”參與共贏的扶貧生態體系,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益效和社會效益。10月18日,就陜西省高校特色産業扶貧培訓工作開展情況,中省媒體記者對陜西師範大學扶貧點進行了走訪。

  陜西師範大學充分發揮人才和學科資源優勢,大力推進科技惠民、全面實現精準扶貧,在特色産業領域助推陜西扶貧攻堅工作向縱深發展。將發展瀕危名貴藥材的規範化栽培和野生撫育及相關産業開發作為發展中藥産業的重要途徑,打通了精準扶貧的重要關節點,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為脫貧攻堅工作貢獻了力量。

  扶貧先扶智 陜西省高校特色産業扶貧工作成果初顯——中省主流媒體採訪團走進陜西師範大學_fororder_陜師大1

  西北瀕危藥材資源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牛俊峰向記者介紹瀕危藥材(楊薇攝)

  陜西師範大學西北瀕危藥材資源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自80年代起,扶持陜南百餘家企業開展瀕危中藥材規範化種植和加工,利用實驗室在藥用資源領域的獨特優勢,強化特色、凝聚重點,大力推進科技轉化,積極開展專業培訓與産業化推廣,在陜南等地區實施精準扶貧,效果顯著,帶給企業及當地藥農新增産值數百億元,累計幫扶百餘萬百姓脫貧致富。

  西北瀕危藥材資源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緊緊圍繞國家藥用資源的戰略需求,依託秦巴山區、黃土高原和西部地區豐富的藥用資源優勢,利用學校生物學、生態學、化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生物學、生態學、化學、中藥學、生物工程和食品科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組建的人才團隊和學科優勢,充分發揮産學研結合,堅持“立足西部,面向全國,服務地方,凝聚人才,求是創新”的發展思路,繼續開展藥用資源及可持續利用、中藥材規範化栽培與生産、藥用植物次生代謝及調控、天然藥物化學成分與功能研究。

  實驗室充分發揮中藥産業在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推進科技惠民、實現精準扶貧,以及在保護生態環境中的優勢,克服經費和旗幟型人才的不足,強化特色、凝聚力量、突出重點,切實提高實驗室原始創新和集成轉化能力,使實驗室在藥用資源研究、人才培養、技術成果孵化和産業技術推廣中發揮更大作用。

  一方面,實驗室建立專業技術培訓體系,組織編寫培訓教材,接受來自基層單位的技術與科研人員,開展各類技術培訓;另一方面,與多個地市科技部門合作,開展與科技扶貧工作相關的中藥材規範化生産技術培訓,培訓藥農與技術人員2萬餘人次。此外,實驗室15名專家還作為省市科技特派員等為精準扶貧和科技惠民計劃提供技術支持。

  西北瀕危藥材資源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長期堅持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立足科技創新,重視産學研結合,突出産業應用,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在研究過程中,注重實施科技惠民與精準扶貧,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幫助群眾脫貧致富。

  實驗室長期為陜西省科技廳、發改委及30余個縣區等政府部門提供政策與技術諮詢,制定省市縣中藥産業發展規劃,組建黃姜、絞股藍等中藥材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引領産業發展。與各級政府部門合作,建立中藥材生産技術服務和培訓體系。編著培訓教材,培訓藥農與技術人員2萬餘人次。重點解決制約我國中醫藥發展的藥用資源短缺、藥材品質不穩定、有效成分合成及作用機制不明等關鍵科學技術問題,為中醫藥發展搭建多學科研究平臺的同時,以人才培養為驅動也促進了各貧困地區特色産業的發展。

  扶貧先扶智 陜西省高校特色産業扶貧工作成果初顯——中省主流媒體採訪團走進陜西師範大學_fororder_陜師大2

  西北瀕危藥材資源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牛俊峰老師向記者介紹中藥材(楊薇 攝)

  西北瀕危藥材資源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牛俊峰老師介紹道:“白及屬蘭科,以乾燥塊莖入藥,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之功效,是100余種常用中成藥的主要成分之一,多用於治療外傷出血、胃潰瘍出血、肺出血等症;白及還被廣泛應用於保健食品、化粧品和日用品中。白及種子微小,2-3 cm大的果莢內有種子2-3萬粒,成熟後胚發育不全且無胚乳,自然條件下難以萌發,其資源根本無法滿足用藥需求,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加之近年來,臨床和工業應用需求逐年增加,藥農亂採亂挖進一步加劇了野生資源迅速枯竭,亟需人工繁殖、栽培與保護。”

  無論從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上,白及的普及與推在廣緩解蘭科藥材瀕危之困,促進中藥材産業健康發展的同時,還可帶領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因此,以白及為代表的珍稀瀕危中藥材種植技術的培訓與普及,顯得尤為重要。陜西師範大學正是在此基礎上,科技為先導,因地制宜,深入基層,開展特色産業培訓,助力特色産業脫貧攻堅。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