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在陜西省商洛市洛南縣愛心純凈水有限責任公司生産車間,一個個空純凈水桶從輸送帶上慢慢通過,經過清洗、消毒、裝桶等環節,最後送到成品車間。貧困戶袁榜來站在生産線前,麻利地給純凈水桶套袋,然後將一個個水桶提下來擺放整齊。從今年6月公司正式運營以來,袁榜來通過在純凈水廠打工賺取工資,使這個陷入困境的家庭慢慢有了生機。在洛南縣四皓街道辦事處,眾多貧困戶因這個公司充滿了脫貧希望。
為貧困戶建企業
柳林社區位於洛南縣城西,社區共有群眾689戶,有貧困戶37戶,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社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由於縣城規模的擴大和土地的徵用,社區居民大部分沒有土地資源可以利用,發展農業産業受到諸多限制。為了帶領群眾摘下窮帽子,四皓街道辦事處和柳林黨總支積極探索“黨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發展理念,利用地域優勢,用足用活村級各類資源,支持村幹部、致富能人和黨員産業大戶帶頭創辦集體經濟組織,通過開展黨組織爭先樹旗、黨員幫帶承諾和積分評星活動,把所有貧困戶納入村辦企業實行兜底幫扶。
幾經謀劃,多次考察,最終他們決定利用西城區企事業單位和各類居民小區純凈水用量不斷增大的有利形勢,建一個貧困戶自己的純凈水公司。
説幹就幹,2016年12月,洛南縣愛心純凈水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公司為柳林社區公益性集體經濟組織,由柳林社區主任、村上的産業能人管玉虎帶動公司發展,柳林社區的“貧困戶之家”正式成立。
社區整合各方資本,聚力推進“三變”改革。包扶單位洛南縣總工會拿出5萬元資金扶持企業發展;柳林社區多方徵求貧困戶意見,幫助22戶貧困戶從銀行爭取扶貧貸款19.5萬元,貧困戶自行入股,年底享受分紅;同時,社區投入21.5萬元集體入股,分紅作為村集體積累。為帶動其他村貧困戶脫貧,扶持企業發展,四皓街道辦事處利用扶貧貸款資金投資20萬元,為連河村、藥王村、代垣村、楊底村等重點貧困村的30戶貧困戶每戶入股5000元,這30戶貧困戶每年至少領到8%的保底分紅。
經過一番努力,今年6月以來,愛心純凈水帶著貧困戶沉甸甸的希望,走進洛南縣城居民家中。到9月底,公司實現銷售收入7.5萬元。能人帶動促發展“我們村還依託能人帶動,通過流轉土地等形式,以村集體在企業入股或吸納群眾在企業打工,給貧困戶尋找一條發展經濟的出路。”社區支部書記趙寶民向記者介紹。
王敏鋒是洛南縣供銷電商公司總經理,也是社區致富能人。在其鑫泰商貿城建設中,社區用原村辦農場集體土地置換成商鋪産權,將土地資源變成資産,又進行招商引資和以房産入股,增加村集體收入。王敏鋒還在城關街道辦、永豐鎮等地流轉土地,以給當地村民配股的形式租用土地,發展電子商務産業。村主任管玉虎是洛南縣柳林置業公司負責人,為了解決失地群眾就業問題,他們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群眾耕地實行統徵統管,公司投入資金社區集體控股55%,群眾入股22%,給貧困戶配股23%;同時,公司還承攬工程、提供物業服務,擁有一線員工120余人,其中大部分為當地群眾。
今年8月,在縣總工會和柳林社區的共同努力下,社區成立起勵志兔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由集體控服、提供“保姆式”服務,引領群眾從事兔業養殖,社區17戶群眾入股,縣總工會和社區各出資2萬元,平均量化給貧困戶配股,目前100組良種兔子已經開始養殖。
同時,社區黨總支提出“建一個組織、興一個産業、活一方經濟、富一批群眾”的發展思路,在黨總支下設柳林社區黨支部和愛心純凈水廠、供銷電商公司和置業有限公司3個非公黨支部,將村上49戶貧困戶安排到各公司入股分紅或者打工賺錢,引領非公企業在脫貧攻堅中積極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創新機制增活力
“6月以來,我一個月掙2000多塊錢的工資,家裏日子好過多了!”當日,在愛心純凈水公司上班的袁來生滿臉笑容,樂呵呵地向記者介紹。袁來生老伴和兒子都有病,孫子才6歲,他是家裏的主心骨,卻因為年齡大而無處打工。公司成立後吸納他來打工,每月有了2000元左右的收入,家裏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讓他高興的是,他依靠扶貧貸款在公司入股1萬元,每年還有保底分紅。家裏收入提高了,他整個人都精神了許多,幹起活來格外賣力。在柳林社區,20余名貧困戶和袁來生一樣,在公司打工賺錢,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另外,通過洛南縣供銷電商公司和柳林置業公司,帶動一大批群眾增收,實現了群眾在家門口就業。為努力推進“三變”改革,社區建立風險防控機制,完善村級“三資”管理、財務管理和收益分配製度,確保集體資産保值增值和貧困戶入股收益。建立權益保障機制,合理設置村集體和農戶股權分配比例,使村集體和貧困戶穩定獲取收益。建立保障兜底機制,鼓勵非公企業、社會組織和黨員自願捐資,加入村級集體經濟,壯大經濟實力,為貧困群眾按期脫貧提供支撐。
“三變”改革為柳林社區的發展創出了一條新路子,也為社區經濟增長增添活力。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將會帶動柳林社區貧困戶創出一片新天地。(記者 呂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