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陜西發佈環保科技成果 克服污染環境治理大難點

國際在線2017-10-24 10:43:15

活動_fororder_圖片1_副本

  陜西省環保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科技成果發佈會現場(王瑩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瑩):為促進陜西環保産業快速發展,增強環保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促進環保産業核心競爭力。10月23日,陜西省科學技術廳組織召開了陜西省環保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科技成果發佈會。對八項環保領域的科技成果進行發佈,旨在增強環保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促進陜西省環保産業快速發展,為陜西省環保産業成果的就地轉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油田模組化污水處理技術提高採油效率 實現原油增産15.768萬噸

  由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研發的“油田模組化污水處理技術”應用於長慶油田陜、甘、寧、蒙5個採油區4000多口油井,處理水回用於鑽井作業,單井新水耗量從15000m3降低到3000m3,有效縮短了罐車輸運的備水週期,提高了採油效率,實現原油增産15.768萬噸。

  據介紹,以油田井場廢水儲存以及處理水歸宿為約束條件,採用多重物化組合技術,針對分散式水質多變型井場廢水所含的不同污染物,將污染物的化學轉化、吸附凝聚、高效分離等過程合理優化組合,實現井場作業廢水的高效處理與多途徑再生利用。根據油田廢水不同處理歸宿,模組化處理設備分為化學轉換及核晶凝聚模組、微介面絮凝模組、臭氧氣浮模組、造粒混凝模組、深度膜分離模組、污泥處置模組等模組化。通過各模組的有機組合,將各模組配置於撬裝式設備內,實現車載移動式,具有移動性強、靈活性高、適用性廣的特點。

  目前,該技術成功應用於長慶隴東油田的樊家川作業區作業廢水處理,累計處理作業廢水20萬m3,模組化處理裝置處理能力10~50m3/h,均為成套設備,回收水資源10萬m3,實現土地復耕500余畝。其中運行成本電耗3.35KW·h/m3,按0.80元/KW·h計算,電費為2.68元/m3;藥劑消耗主要為預氧化劑、絮凝劑、助凝劑等,折合為1.60元/m3;其它費用主要包括人工費、管理費、車載費用等,約折合3.0元/m3。

  含油污水、污泥實無害化處理 克服污染環境治理大難點

  眾所週知,含油污水和含油污泥的治理是污染環境治理的一大難點。目前,去除水體和土壤中原油污染的主要物理技術和化學技術存在適用範圍小、不能根本解決問題,以及二次污染等問題。

  來自西北大學陳福林團隊非常關注如何利用和開發高效、快速的含油污水和含油污泥處理手段,使之在短時間內經治理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實現生態恢復。陳福林説:“我們從原油污染水體和土壤中分離、篩選、培養能夠以原油為唯一碳源進行生長繁殖,並且可以産生生物表面活性劑及具有原油降解功能的微生物菌種,建立了原油污染修復功能微生物菌種庫。在此基礎上,運用基因工程技術,將長鏈烷烴降解基因LadA、烷烴單加氧酶AlkB等原油降解基因轉入野生菌株中,構建原油降解工程菌株,共同組成高效原油降解功能菌群,能夠實現對原油的高效降解作用。”

  據了解,此項技術為自主研發技術,已建成原油污染修復功能微生物菌種庫及微生物菌劑生産線,形成高效原油降解功能系列菌劑,核心菌株獲得發明專利3項,高含油污泥分離裝置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項。並且在長慶油田、大慶油田新華瀝青廠、延長油田下寺灣採油廠已經開展應用。

  會上,陜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代表陜西省環保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彙報了聯盟的整體運行情況。本次成果發佈會,展示了陜西省環保産業技術創新實力,促進了環保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深入合作,進一步提升了陜西環保産業的科技創新能力。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