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海綿城市的推進者:"會呼吸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西部網2017-10-27 09:35:53

  對於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來説,每到下雨天,最愁的問題就是城市內澇。但是海綿城市建設卻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將雨水匯集到管網裏,並涵養地下水,通過土壤凈化水質,改變城市的微氣候。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位海綿城市背後的推動者。

  正在和同事在遠程水樣自動採集器前查看水質凈化效果的就是梁行行,他來自西鹹新區灃西新城海綿城市技術中心。為了科學指導和評價海綿城市的建設效果,每週他都需要和同事通過海綿城市監測系統對相關樣本和數據進行收集和評估。每逢下雨,梁行行和同事更是忙得不可開交。

  西鹹新區灃西新城海綿城市技術中心主任助理梁行行:“我們到現場去每個監測點,看雨水數據、看雨水水量。每次到現場要持續三五個小時,每次大家都淋的全身都濕透了,但是大家都在現場堅持,因為我們需要第一手的雨水下滲數據、雨水凈化的數據、雨水水量的數據。”

  2015年,西鹹新區灃西新城獲批成為我國西北地區首個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梁行行和同事也開始更多地投入到相關建設中。但由於海綿城市是新鮮事物,沒有規範和標準,梁行行和同事只能在摸索中前進。

  西鹹新區灃西新城海綿城市技術中心主任助理梁行行:“比如説這條綠廊在當時建設過程中,我們既要考慮到整個城市的雨洪調蓄,還要考慮到城市的內澇問題,但它作為一個公園,還要保留一份水景,所以我們在綠廊施工的同時,我們做了一部分的防滲設施。”

  兩年多的海綿城市建設工作中雖不免遇到難題,但梁行行説,他最高興的就是看到海綿城市理念的深入與發展。

  西鹹新區灃西新城海綿城市技術中心主任助理梁行行:“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我們在道路上用的攔污框。它體積小,裏頭裝了一部分濾石填料,在下雨的時候雨水裏頭百分之六七十的泥沙,全靠它攔截下來,保證乾淨的雨水進入到綠地裏頭,現在我們每一條道路的建設中,我們的雨水口,全採用這種攔污框的形式。”

  截至目前,灃西新城已構建起包含建築小區、市政道路、景觀綠地和中央雨洪調蓄系統在內的四級雨水綜合利用體系。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堅定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産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踐行者,這些內容讓梁行行對海綿城市的未來充滿信心。

  西鹹新區灃西新城海綿城市技術中心主任助理梁行行:“在我們的海綿城市建設,在我們的綠色發展道路上,我們會堅持走下去,通過海綿城市建設,使我們在雨天的時候,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讓我們的市民在雨天,出行更方便;讓我們的城市的居住環境得到進一步提升;讓我們的城市更美好。”(陜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柳崢 沙楠)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