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鄠邑區脫貧攻堅巡迴法庭耐心調解 幫貧困戶解開多年心結

西安晚報2017-10-31 13:42:38

  73歲的老王是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石井鎮澇峪口村村民,也是村裏的貧困戶。多年來,兒子的死亡賠償款如何分配,成了他和老伴的一塊心病,也讓他們與兒媳矛盾不斷。鄠邑區法院受理後,為貧困戶打開綠色通道,終於幫他解決了這個難題。

  2004年7月,老王的兒子小王在外地打工時發生意外身亡。生前,小王所在公司作為投保人,為工人們辦理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附加意外傷害醫療保險,保險金額8萬元。小王身亡後,保險公司將這筆賠償金支付給了他生前所在的公司。為了討要這筆錢,老王夫婦、兒媳以及孫子起訴至碑林區法院。後經一二審裁定,並經法院執行,2010年前後,法院終於執行回這筆保險金及利息,共計101566.4元。

  賠償金好不容易要到了,雙方卻為如何分配這筆錢傷透了腦筋。法院要求老王夫婦與兒媳、孫子協商分割該筆賠償款,7年來,雙方多次協商都沒有結果。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王夫婦一個患高血壓,一個患心臟病,再加上失去兒子,老兩口的生活可想而知,早在2006年就被確定為貧困戶。老王的兒媳也不容易,丈夫去世時,兒子還不滿10歲。為了生活,兒媳後來招了上門女婿。

  一邊是漸漸失去勞動能力的兩位老人,一邊是帶著孩子的兒媳,生活上各有各的難處。由於達不成一致意見,賠償款一直在法院執行賬戶上遲遲不能取出,老兩口與兒媳、孫子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深。

  2017年,經過多方努力,老兩口與兒媳、孫子在村委會的主持下達成協定:老兩口分得賠償金中的2.3萬元,剩餘部分歸兒媳、孫子所有。原本以為因賠償款引起的恩怨終能畫上句號了,誰料,今年7月份,老兩口以“確認協議書無效、要求重新分割賠償款”為由將兒媳與孫子告上法庭,要求分得賠償款中的5萬元。

  鄠邑區法院受理該案後,考慮到老王為貧困戶,特意開通綠色通道,在減免訴訟費的同時,第一時間將該案轉至脫貧攻堅巡迴法庭。庭長梁永倉仔細查閱案卷,結合雙方的陳述,認真做起了雙方的工作。首先,認定雙方簽訂的協議書合法有效,從法律角度告知雙方都應遵守約定分配方案;其次,以理出發教育雙方,要學會換位思考、互諒互讓,家庭矛盾沒有輸贏;考慮到這個家庭度過了親情缺失的十年,梁永倉以情暖心、安慰雙方,將孩子看作是生命的延續和傳承,念舊情、知感恩,一起努力過上好日子。

  最終,老兩口和兒媳均作出讓步,達成一致意見:老王及老伴分得3.5萬元,兒媳及孫子享有4.5萬元及利息。此外,兒媳婦還自願給付老兩口2000元錢。法庭還為老兩口免除了案件受理費1050元。

  老王心裏的石頭終於落地了,與兒媳、孫子的矛盾也化解了。他們相信,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幫助下,等待他們的是美好的生活。 (記者 張志傑 通訊員 田禾)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