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星一區門衛陳寬岐,義務給小區辦黑板報
老陳整理辦板報筆記
老陳的粉筆字,遒勁俊雅,秀美間透出一股剛勁之氣,很像他的脾氣性格。10年來,他在看大門之餘,義務給小區辦起了“黑板報”,不少居民成了他的忠實“粉絲”,每次更新黑板報時,大家都會圍著觀看。
10年辦板報超百期
老陳叫陳寬岐,75歲,西安灞橋區人。雖説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好學,人也勤奮,從小喜歡寫寫畫畫。
2007年,他到了紡星一區當起了“門房大爺”。“小區有3塊信息欄,基本都淪為‘廣告欄’了,貼滿了各類通知。”老陳覺得,如果把這3塊信息欄利用起來,及時更新,不但可以提升小區的文化氛圍,還可以傳播知識,供大家茶余飯後欣賞,是件蠻有意義的事。
這個想法,得到了社區的力挺。老陳買來毛筆、粉筆和廣告色,像是“英雄找到用武之地”一樣高興。
大家的鼓勵,讓老陳的幹勁一發不可收。無論寒暑,他都堅持每月對板報進行更新,並且堅持原創,很具時代性,很接地氣。
何謂原創?老陳説,黑板報不能照本宣科,要喜聞樂見,“一些枯燥的條條框框沒人看。”聊到這,他來了興致,頗顯得意地向三秦都市報記者拿出他10年來作的筆記,“10年來,累計超過100期了。”
比如去年國慶節,他寫了首詩:憶往昔心漣漪,輝煌歷史不忘記;有屈辱有榮光,魂牽夢縈記心底。比如今年重陽節,他寫道:“老有所為”互交流,詩情畫意解憂愁;“老有所樂”吹彈唱,晚年生活最自由;“老有所學”腦袋靈,讀書看報上網行。
黑板報是小區一道風景
昨天上午,老陳正在畫的一塊黑板報,內容是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
“我是一名老黨員,也算是發揮餘熱。”他先在右上角畫一個小男孩,左手拿黨旗,右手舉一束鮮花——小男孩的人物原型,來自於老陳前兩天在雜誌上看到的一張照片,他用複寫紙一筆一畫謄寫在自己的本子上,作為素材積累。
“我年紀大了,看不清報紙手機,老陳的黑板報字大,內容也好,我愛看。”見老陳在門口寫黑板報,80歲的樊淑偉老太太説,“黑板報是我們小區的一道風景。”老太太開玩笑説,這3塊黑板報就是我們的《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和《天氣預報》,“陳師傅寫黑板報的水準越來越高,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希望陳師傅活到100歲,黑板報也出到100歲。”(記者 宋雨 實習生 趙一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