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陪同王泰來去蘇州,看著他領取了中國磚雕界最高榮譽獎。“雖然中國的磚雕流派裏沒有長安,但此行我做秦磚漢瓦演講時,所有人對西安的歷史文化都很敬佩。”西安市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王智回憶起磚雕“唐大明宮”落戶市非遺博物館的往事,依然感慨。
2004年前後在市群藝館工作的王智,在做西安民間文化遺産的調查。他聽説磚雕“唐大明宮”,主動到王泰來家上門拜訪。27平方米的擺放面積,讓磚雕“唐大明宮”始終無法找到一個久居之地,做出後的近10年先後轉換五六個地方。王泰來內心很苦悶,家裏40平方米的地方,在創作的16年裏,他只能做個架子,一層層擺放然後鋪上報紙遮灰繼續創作。
2006年全國非遺保護大幕拉開,那一年“盛典西安”活動在大明宮遺址舉行。借此契機,市群藝館有了要將民間文化遺産向公眾展示的想法。王智説:“當時非遺底子很薄,需要保護藝人、需要宣傳非遺。所以我提議要展示就展示大件。”如今位於文藝路北口的市群藝館,7到9層是市非遺博物館的所在地。當年為了展示磚雕“唐大明宮”,硬是將3樓騰出來做了一個陳列室,專門擺放磚雕“唐大明宮”,一樓則擺放了多個石雕鐘鼓樓。
這個名為“你心中的西安”古建展,一下子就吸引了各界,十幾家媒體採訪,還有央視和專家學者相繼到來。磚雕“唐大明宮”,以借展的形式長久落戶這裡。王智後來得知,2000年以前磚雕“唐大明宮”在臨潼展出時,曾有日本遊客想以110萬元人民幣買走,幸運的是最後仍留在了長安。
王智説,那個年代不像如今傳統文化復興,“王泰來16年做成一件事,體現了他的學術精神和工匠精神,更表達出他對西安文化的無比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