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秦聲秦韻 滬上受追捧

西安晚報2017-11-01 10:51:33

  原標題:秦聲秦韻 滬上受追捧 大型秦腔現代戲《易俗社》今夜亮相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

  【文化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秦聲秦韻 滬上受追捧

  精彩講座吸引復旦學子凝神靜聽 孫歡 攝

  【文化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秦聲秦韻 滬上受追捧

  易俗社演員展示水袖技藝  孫歡 攝

  摩登上海的藝術之秋,本週與西安的大秦正聲相遇——受邀參加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由西安秦腔劇院易俗社創排的大型秦腔現代戲《易俗社》將於今明兩晚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歌劇廳登場,成為本屆國際藝術節上唯一一部參演的秦腔劇目。

  這也是《易俗社》創排以來,首度走出陜西演出。以此為契機,西安秦腔劇院前晚走進復旦大學這座百年學府,讓學子們感受到古老秦腔藝術的魅力。

  百年劇社 走進滬上百年學府

  10月30日晚,復旦大學圖書館報告廳內秦聲悠揚,具有悠久歷史的秦腔為書香校園增添了諸多人文情懷。

  當晚現場座無虛席,在這場主題為“百年易俗社的藝術風采”的專場講座中,作為主講人,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易俗社社長惠敏莉從秦腔的起源發展講起,提綱挈領地介紹了中國戲曲“活化石”秦腔的發展淵源、風格流派、演員構成、表演形式、代表傳承人以及中國百年劇社易俗社的發展變遷等,讓學子們大開眼界。

  娓娓講述的秦腔歷史,與臺上“小旦”“武生”“武旦”的現場表演相映成趣,牢牢地吸引住復旦學子。他們被秦腔傳承的歷史,秦腔唱腔特有的古雅,扮相服飾的別樣風采所打動,在看到秦腔演員展現甩發絕技,表演水袖功、手帕功時,學子們發出陣陣驚呼。

  很快,學生們也忍不住上臺躍躍欲試,在秦腔藝術家們的“訓練下”,他們的一招一式很快有模有樣。復旦大學數學系研究生小王在現場體驗了水袖魅力後連連感慨,“看著簡單,試一試真不比解題容易!”

  上海學者學子 為“正源大聲”叫好

  聽聞西安秦腔劇院易俗社帶著秦腔來到復旦開講,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毛時安特意趕來聆聽,“百年劇社來到百年復旦,一所高校和一座劇院因緣相會,這麼難得的機會,當然不能錯過。”

  毛時安感慨,自己是上海人,但偶爾一次看過秦腔後,就“終生再也戒不掉”。雖然是文藝界的資深學者,但毛時安表示,當日講座依然讓他受益匪淺,“了解一座百年劇社與中國歷史的深深關聯,更深刻了解以秦腔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其讓人感動的魅力從何而來,秦腔的高亢是一種帶著生命的吶喊!”

  現場,有許多外國學生也特意趕來,感受中國古老戲曲的魅力。留學生小金對秦腔服飾和唱腔尤其感興趣,“太美了,真想自己扮上唱一唱。”

  同樣第一次聽秦腔就被其魅力俘獲的,還有正在復旦學習的彝族姑娘納文傑,“秦腔藝術真的博大精深,我更加覺得,我們不僅要做傳統戲曲的聆聽者,如果有興趣,應該去學習和傳承這些文化。”

  作為講座主持人,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博士生導師陳思和教授也聽得動情,“極具西北地域特色的正源大聲,擁有著與東海之濱上海截然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感情。當兩種文化在百年學府産生撞擊,不僅僅是知識普及的問題,更為所有學生帶來有關中華文化傳承的陶冶和直觀感受。”

  國際舞臺 靜候秦腔大戲登臺

  今晚,由西安秦腔劇院易俗社創排的大型秦腔現代戲《易俗社》將登上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歌劇廳的國際舞臺,與觀眾見面。

  在30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作為主辦方代表,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黨總支副書記楊靖十分看好《易俗社》,“這不僅因為秦腔極具厚重的歷史積澱,在全國擁有極廣泛的觀眾基礎,也因為《易俗社》的故事很值得推廣——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戲曲不斷堅守與創新的品格與精神,符合時代需要。”

  楊靖表示,今年共有25部國外和20部國內優秀劇目參加藝術節,《易俗社》是其中唯一一部受邀參加的秦腔作品。“上海有著來自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觀眾,我相信這裡的觀眾會喜歡它。”

  作為去年新排劇目,《易俗社》集易俗社老、中、青三代藝術家智慧,八易其稿打造而成,以“護社”、“拜師”、“創排”、“追隨”、“登臺”、“堅守”、“圓夢”七場戲來展示易俗社從初創到解放初期,近40年的崢嶸歲月。舞臺上,透過劇中高玉軒、陳甘亭、關震易、劉天俗、林夢蕓等藝術家代表,展現易俗社堅持以戲化民、不忘初心的文化擔當。

  西安秦腔劇院董事長兼總經理雍濤表示,繼去年4月首演和參加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後,主創團隊在不斷的演出中總結經驗,聽取專家和廣大戲迷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打磨提升,使該劇更加完善。“易俗社是陜西的一張名片,易俗社的百年奮鬥史,也是文化自信地展現。易俗社在百年前提出的移風易俗,啟迪民智的辦社宗旨,正體現了一種文化擔當和文化責任,直至今日仍極具意義,我們希望用這部劇,講好陜西故事,也講好中國故事。”

  他同時表示,在西安市委宣傳部和曲江新區的大力支持下, 西安秦腔劇院還將繼續推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走到哪座城市,就讓哪的校園響起大秦之聲。”(孫歡)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