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 供圖)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11月2日,由西安市群眾藝術館,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鄠邑區文化館、鄠邑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聯合組織舉辦的西安市非遺宣傳保護進校園活動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草堂校區)開展。
活動現場(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 供圖)
活動主辦方特邀長安泥塑技藝、雁塔棉絮畫、雁塔結繩香囊、秦腔板胡製作技藝、紅拳、路氏白猿通背拳、戶縣社火以及崔氏龜茲鼓樂、秦鎮楊氏木桿秤、古箏製作技藝以及戶縣民間剪紙的代表性傳承人走進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草堂校區)進行非遺項目的展演展示。
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知識的推廣是作為學校和家庭教育的輔助和延伸,其在弘揚民族悠久歷史、傳播燦爛文化、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非遺宣傳保護進校園的活動是西安市非遺保護中心自2008年堅持至今的系列活動,先後同全市百餘所大專院校和中小學開展經常性非遺培訓、展演和傳習活動,使青少年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熏陶,守護家園記憶。
此次活動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特意安排眾多非遺傳承人帶著西安市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作品進入校園,將他們的非遺絕活展演給在校師生,並現場與學校師生進行互動,旨在讓學生感受民間傳統文化的魅力,讓他們零距離接觸西安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産,喚起他們非遺保護意識,將非遺傳統文化融入到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中,讓更多的青年感受歷史、放眼未來。(供稿 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 編輯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