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廣場
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
“硬科技改變世界、硬科技引領未來、硬科技發展西安”,西安將打造成全球“硬科技之都”,在轉型升級調結構和創新驅動的經濟背景下,未央區實施“追趕超越”,力爭把自己打造為新材料科創中心區域。
“未央區的創新優勢非常明顯,有良好的創新環境、有優勢的創新資源、有成熟的創新平臺、有眾多的創業社群和有優惠的政策支撐,這些都有利於在新材料領域實施科技創新。”相關負責人介紹,未央區將通過政産學研緊密合作,建設三位一體的新材料科技創新中心、以産業基地為始籌建新材料科技創新特色小鎮與國際産業大會。
有眾多科技人才 科研平臺 科研成果
在西安建設富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戰略格局中,未央既有大遺址獨特的歷史文化優勢,也有行政中心區的區位優勢,更有西鹹一體發展、城市建設重心北移的戰略優勢,未央站在了由單一的行政中心區向國際化大都市中心區邁進的新起點。“未央轄區,有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中國航發西航公司、陜西科技大學、西安工業大學等科研院所,有著眾多的科技人才、科研平臺和科技成果,在新材料領域各有建樹。”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區現有科技型民營企業43家,高新技術企業11家,科技小巨人企業35家。
其中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在國內外稀有金屬材料、特種材料工程應用、先進裝備製造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研發實力和産業優勢,是陜西省“一院一所”模式的重要引領者;中國航發西安航空發動機有限公司從1958年建廠至今,大力發展軍用和民用發動機市場,形成了多個型號發動機及其衍生産品的科研、批産能力,擁有數百項科研成果和專利;西安工業大學在複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應用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優勢和穩定的科研隊伍,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17項、兵器科學技術獎60項。
創新平臺成熟已建成眾創空間12個
科技創新離不開平臺,轄區眾多科研院所、高校、企業有著大量成熟的創新平臺,西北有色有由13個研究所及中心、11個國家級、18個省級和12個市級科技平臺組成的科研體系;陜科大有省級優勢學科6個,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重點研究基地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25個;西安工業大學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級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教育部與陜西省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中國航發西安航空發動機有限公司具有計量測試中心、材料檢測研究中心、無損檢測中心三個國家認可實驗室;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設有“金屬擠壓與鍛造裝備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機械工業煙氣治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試驗平臺。
同時,圍繞西安市“5552”眾創載體建設任務,在全區大力渲染推進創新創業氛圍、優化産業環境,支持、鼓勵眾多創新社群圍繞新材料、先進製造等領域新建眾創載體,服務自主創新團隊,目前該區已建成眾創空間12個。
校地合作 産城融合 建新材料科技創新中心
“我們將‘未央大廈’A座整體作為‘科創中心’的孵化載體,面積約1.86萬平方米,打造建設全國一流的‘西安新材料科創中心’,科創中心公共平臺提供包括展覽展示區、創業咖啡、商務接待區、政策服務會客廳、企業服務大廳等。”相關負責人説,提供大廈約1.32萬平方米(共12層)使用面積用於北大科技園産業運營加速器、高校與科研院所專業化眾創空間。
將通過政産學研緊密合作,立足未央區發展條件與基礎,市區共建。以校地合作、産城融合,發揮北大科技園“校地合作、協同創新”的品牌、資源與運營能力,依託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陜西科技大學、西安工業大學産學研工作基礎,引入北京大學、中科院創新資源。面向創新創業項目及成長型科技企業,通過“創新創業匯”、“創新孵化營”等服務産品提供創業培訓、投融資服務、品牌推廣、市場拓展等創新創業服務;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及專業科技服務機構提供技術與市場服務,促進科技服務業發展與産學研合作。後期,將籌建“西安新材料科技小鎮”。項目二期,將籌建“新材料協同創新特色小鎮”、籌備“國際新材料協同創新硬科技大會”,圍繞城市發展規劃與産業定位,籌建新材料協同創新特色小鎮與大會,軟硬環境協同提升。(張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