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第二屆“絲綢之路青年學者論壇”會議現場(薛鉑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偲瑤):11月15日,陜西省第二屆“絲綢之路青年學者論壇”在陜西大會堂開幕。來自五湖四海的青年學者薈聚一堂,共話新時代,展望新願景。
廣邀天下英才 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一個充滿希望、富有活力的新陜西將為更多優秀人才在這片沃土上開創更加美好燦爛的未來。”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張煒在代表用人單位發言時説道,寥寥數語,凸顯了陜西敞開懷抱、擁抱人才的決心和勇氣。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于霆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李磊 攝)
在此次會議召開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于霆接到西北工業大學邀請。為此,他開心又振奮,于霆説:“很多朋友向我了解會議的規格、陜西的人才政策,這充分表明此次會議在未召開前就已經得到海內外學者的廣泛呼應。”
“陜西舉辦了此次論壇,恰逢其時。這對於陜西打造西部人才高地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陜西正在國家政策的疊加機遇下,揚帆起航。我希望陜西能夠再自信一些,在人才引進過程中更有氣魄。因為陜西的底氣十足,陜西要告訴全球英才——你來這兒,我讓你翱翔。”于霆表示。
陜西自古以來就是一片開放之地,早在2100多年前,漢代張騫兩次出使中亞,開闢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綿延萬里的絲綢之路。讀懂中國從陜西伊始。而發展中國,陜西也定是必不可少的力量之一。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的陜西,留下了周文王訪賢姜子牙,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秦孝公廣發《 求賢令》、重用商鞅變法圖強等歷史典故。
現今的陜西,正如陜西省委書記、省長胡和平所説,科教資源豐富,有高校108所,科研院所1000多個,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112個,工程技術中心180個,整體科教實力處於全國領先地位,人才聚集度高,擁有兩院院士60多名,今年,陜西又有6位專家學者榮膺院士稱號。
陜西將更加積極地培育引進人才,把人才優勢充分凸顯出來,致天下之志者在人才,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更加重視人才,推動優秀人才向陜西匯聚。“陜西正敞開寬厚的胸懷,張開熱情的臂膀,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在陜西你能領略到優美壯麗的自然景觀,感受到三秦人民的純樸熱情,找到家的感覺,如果你來到陜西,不辭常做陜西人。”胡和平在開幕式致辭時廣邀天下英才。
多項人才政策齊發力 共同開創新征程
過去五年,陜西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人才的創新戰略、規劃、政策和辦法,出臺了《促進科技成果的若干規定》,即“陜九條”,激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從而增加知識價值導向的分配機制。
此外,陜西省還將以更大力度實施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三秦學者創新團隊計劃等省級重大人才培養工程,同時各地區各部門也將設立本地區本系統的若干人才引進培養計劃,人才發展環境在不斷的優化。
哈佛大學郭金山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李磊 攝)
“在這些政策中,涉及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的相關政策最令人振奮。曾經對於回國發展,我有許多顧慮,了解這些政策後,我的顧慮打消了。我相信在陜西可以靜心做出自己的科研成果來。”西北工業大學特邀學者代表、哈佛大學材料學院郭金山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當談及未來是否有計劃留在陜西共創發展時,郭金山表示:“我想,不久的將來我會來到這裡。而且我很希望留在西北工業大學,這是一所非常優秀的高等院校。”
于霆也是在這樣的人才政策下,感受到這片神奇土地的力量。談及回到陜西的原因他説道:“作為科研人員,我們有大目標即遠大理想、報國的情懷;作為老百姓,我們有小目標即生活有保障、出行更便利、家人更幸福。近年來,陜西的人才政策讓我感受到這片沃土歡迎我回家。短時間內,陜西可以助力我們達成小目標,同時其寬鬆的人才政策也可以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助力我們實現遠大理想。”
因此,此次“絲綢之路青年學者論壇”意義非凡,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瞭愛才、用才、留住人才大發展的陜西之“願”,是陜西廣邀天下英才共發展的決心之體現。機制好則人才聚,人才聚則事業興,陜西正在充分挖掘科教資源優勢,努力打造成西部地區人才高地。
“聚寶盆”效應凸顯 助力陜西騰飛
人才新政推行近一年來,引才效果初顯,各類人才紛至遝來,人才創新創業熱情有效釋放。僅就西安市而言,目前已建成眾創空間聚集區和特色區342家,總面積達到1079萬平方米,累計入戶企業9251家,吸引創業就業人數超過5.6萬人次,戶籍新政實施成效明顯,全市共簽入落戶16萬,同比增加了13萬人,增長率為410.6%,落戶人才總體上學歷和素質較高。
據了解,2016年陜西省32個項目獲得了國家三大科技獎,其中由高校組織和參與完成的就有19項。在專利發明方面,截止2016年底,陜西高校共有發明專利13829件,佔陜西全省有效發明專利的50.1%,去年陜西高校獲准立項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56項,高於全國立項率14個百分點,同時創新型國家和創新型省份建設為陜西高校創新驅動發展增強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搭建了大平臺。
如今的陜西,人才作用的發揮從未像今天這樣充分,人才價值的彰顯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巨大,人才輻射的效應也從未像今天這樣突顯。相信此次“絲綢之路青年學者論壇”定會助力“活力”陜西走出自己的“追趕超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