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邪西毒》劇照
《英雄本色》海報
《泰坦尼克號》海報
“影齡”已有31年的吳宇森經典電影《英雄本色》4K修復版日前上映,引發了經典重映的話題。其實,經典老片上映已不是新鮮事,其上映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情懷因素和利益因素。不過,不是所有的老片上映都可以掙錢的,可謂“上映有風險,片方需謹慎”。
老片重映成商機
華語片的重映潮始自王家衛的《東邪西毒》。這部影片2009年在內地重映之際,打出了“紀念張國榮”的口號,取得了近4000萬的票房,也讓觀眾開始熟悉“老片修復”這個詞。
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號》拍攝于1997年,當年在中國公映時的票房是3.6億元人民幣。2012年,卡梅隆花了上千萬美元進行修復和3D格式轉制,重新在全世界公映,結果該片在中國的票房居然超過了10億元人民幣。這使得經典老片重映在國內成為一大商機。
除《泰坦尼克號》之外,斯皮爾伯格拍攝于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2013年以3D版本在國內公映;2009年公映的災難片《2012》在2012年以3D版重映。國內經典方面,《一代宗師3D》《功夫3D》《倩女幽魂》《甜蜜蜜》《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等紛紛重映,甚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經典電影,也被修復後重上院線——1927年公映的史東山導演的默片《奮鬥》今年9月重映;今年10月,《一江春水向東流》(上、下)修復版,在58個城市的130家藝聯加盟影院的210塊銀幕上映。
老片修復花費不少
香港影人吳思遠在2009年推出的修復且重新剪輯版《東邪西毒:東邪西毒終極版》,收穫3400萬元的票房。據了解,修復該片花費了幾百萬元;1987版《倩女幽魂》修復後重新上映時,投資人吳思遠就透露:“修復一部影片起碼是200萬元人民幣。要把它修補得非常好就要花更多的錢。”《白雪公主》修復重映的花費就達300萬美元。
中國電影資料館研究室副主任黎煜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介紹:“要想達到一定的美學標準,一幀一幀地精細修復,一部電影起碼要用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時間。”這樣算下來,一部經典老片的修復費用應該在幾百萬元。而像老電影《漁光曲》,破損非常嚴重,經過近兩年時間才修復完畢。
老片重映有賠有賺
儘管經典老片重映成潮流,但並非所有經典影片都能夠通過重映而“梅開二度”,修復版《倩女幽魂》和《新龍門客棧》就未賺錢,上映不久匆匆下線。即使是海外大片,命途也非一帆風順,《2012》票房則遜色了不少。今年重映的《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在《速度與激情8》的強大競爭之下,票房拿到近2億元,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而《失業生》雖然有張國榮、陳百強兩位超級偶像主演,上映10天也才拿到600萬元。
外界本對《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復映的票房不抱太大期望,但為何該片能取得近2億票房?負責影片發行的北京啟泰文化發展集團董事長楊碩分析:“影片上一次只上映了一週時間,票價較低,只有百家影院參與了放映活動,最終的票房是2000多萬元,表明那次放映並沒有吸引觀眾完全參與,還有票房潛力。”楊碩本預計《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復映的票房為8000萬元,但最終竟達到兩個億。
經典老片是把尺規
對於經典電影重映,業內人士表示,技術是主要元素,“新瓶裝舊酒”要看你用的是什麼新瓶——如果只是簡單的翻新、上色,對於見多識廣的觀眾來説,也沒多大意思;但如果是重新做一個瓶子,以3D、IMAX、4K這些最新的電影技術重新包裝,那對於觀眾來説,除了劇情外,無論是從畫面、視覺和聽覺角度來説,欣賞的都是一部新電影。
老片重映難免讓人想到“撈錢”二字。但拋開利益不談,老片新映至少可以讓人們見識一下經典的力量。時下中國電影界票房猛增伴隨影片品質下滑,老片重映是一種刺激。人們都迫切地在“向前看”,盼望電影能夠提供更加新奇的娛樂,盼望中國電影每年都能複製井噴的票房奇跡。但其實,也不妨適時地停下來“向後看”,反思一下電影在藝術水準上的得與失,而經典老片重映便是把往昔的品質尺規立在了今天的影院裏。(肖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