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口示範區總體規劃圖(恒口示範區管委會 供圖)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趙青青):2012年,以千年古鎮恒口為依託的“安康恒口示範區”成立。自此,“全國改革發展試點城鎮”、“陜西省首批四個小城市培育試點”、“全國第三批發展改革試點城鎮”等建設東風計劃不斷助力恒口示範區發展。五年來,這個以千年古鎮恒口為依託的示範區正在朝著更大的發展目標邁進:安康中心城市副中心。
不遺餘力打造安康中心城市副中心
恒口示範區總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下轄恒口、大同兩鎮,總人口21.5萬人,在打造安康中心城市副中心上,恒口示範區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加快配套完善城市基礎配套設施。先後實施中心大街綜合改造、污水處理廠、永安大橋、月濱南大道等近70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超過30億元。當前,示範區“一環 、兩橫、五縱”的城市路網主骨架基本形成,水、電、路、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綠化等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副中心城市的骨架和構架基本呈現。
恒口示範區還積極打造兩大産業園區、培育核心商圈和現代休閒旅遊文化産業,加強城市工貿經濟基礎。目前已有8個項目落地工業産業園區建設,7個項目落地飛地經濟園區。恒口示範區還積極打造城市經濟運行核心商圈,啟動明清古街保護、魯家陜南民俗文化第一村等文化旅遊項目,為恒口示範區發展聚集了人氣。
恒口示範區明清古街改造圖(恒口示範區管委會 供圖)
農業發展上,恒口示範區以打造現代農業、觀光農業、精品農業為主,以高效、生態、品牌農業為主攻方向,著力轉變農業經營方式,培育了伊甸獼猴桃示範區、香山富硒小鎮等一批現代農業園,轄區市級以上産業園區達12家,總面積超過1.5萬畝。
此外,恒口示範區構建幹部項目化工作體系,全面推行“一項工作一個領導一個班子一套措施”,把每一項工作細化到每一個時間節點,任務落實到每一個部門乃至領導幹部,提高了工作效率。示範區還構建了投融資體系,組建示範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城市開發、建設及運營的主體和融資工作的載體,五年來累計融資達28億元,凈資産超過20億元,為示範區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
未來恒口示範區將堅持創新引領、統籌發展、規劃先行、聚集要素等原則,繼續不遺餘力打造安康中心城市副中心。
鎮級小城市助力恒口大發展
2015年7月29日,恒口示範區被陜西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全省四個鎮級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之一,加快恒口鎮陜西鎮級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驗區(以下簡稱“恒口試驗區”)建設,把恒口建成城鄉一體的田園城鎮、循環産業的配套城鎮、文化旅遊的知名城鎮和開放包容的新興城鎮,推進恒口試驗區與恒口示範區融合發展。
依據恒口發展戰略定位,圍繞“文化名鎮·山水新城”目標,恒口試驗區深入實施“東延西擴”發展戰略,加快“恒口之心”等六個功能片區綜合開發,形成“一心、雙脈、六區、多點”的城市發展格局。按照大産業、大配套、全産業鏈大發展思路,著力打造陜南綠色循環産業聚集區。加快建設工業集中區、“飛地經濟”園區和現代農業園區,提高産業轉移承接能力,培育區域經濟增長極,推動園區從單一的生産性園區經濟向綜合型城鎮經濟轉型。做大做強支柱産業,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積極培育新興産業、聚力打造生態旅遊、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堅持對外開放與招商引資同步發力,實施品牌名品戰略,。恒口試驗區表示,力爭五年內創建省級以上商標或名牌産品10個,實現國家級品牌和知識産權“零”突破,利用四到五年時間成功創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
恒口試驗區重點提升基礎保障能力,統籌推進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以水電汽油為主的基礎設施網絡,實施交通暢通工程,打通“三縱五橫”交通骨架,暢通“兩河四岸”交通聯繫,建成安康富強機場、月牙快速幹道等重點工程,加速發展公共交通事業,實現公交網絡由城市到農村的延伸和覆蓋。
據悉,到2020年,恒口試驗區城市建成區面積達15平方公里,居住建成區人口達15萬人,建成區城鎮化率達到60%以上,形成配套完善的基礎設施網絡,
移民重鎮加快人口聚集
恒口示範區鳳凰、福牛兩山相擁,恒河、月河交匯,形成了“兩山夾一川,雙河穿其間”的自然地貌,這一地貌在塑造恒口優越生態環境的同時也使得自然災害頻發。
恒口示範區自成立以來,緊緊抓住陜南移民搬遷政策機遇,建設移民重鎮,相繼啟動實施了鳳凰、濱水宜居和恒大新天地三大移民安置工程,並不斷完善社區美化、交通道路、安全飲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加大社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建設了高標準的社區文體活動中心、服務中心、幼兒園、醫療衛生室、農貿市場等設施,兼同時大力發展社區工廠,保障社區群眾就業,解決了移民搬遷群眾的後顧之憂。
鳳凰古城移民安置工程(恒口示範區管委會 供圖)
目前,三大移民安置工程累計建成移民安置用房6004戶、實施移民搬遷安置22815人,已入住超過3500戶14000人。同時恒口示範區不斷推進棚戶區改造、農村安置點建設,當前示範區建成區人口已超過8萬人,人口聚集的速度明顯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