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陜西(深圳)科技創新發展合作簽約儀式(陜西省科技廳 供圖)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11月17日,由陜西省人民政府主辦、陜西省科技廳、陜西省商務廳(省自貿辦)、陜西省發展改革委、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共同承辦的陜西(深圳)科技創新發展合作交流會在深圳舉辦,陜西省副省長魏增軍、深圳市政協副主席陳倩雯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交流會的主題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落實“五個紮實”“五新戰略”,服務“追趕超越”,促進陜西、深圳兩地科技交流、資源對接,推動科技創新發展。陜西省政府相關部門、地市和深圳市政府相關部門及兩地創新型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國家級高新區、經開區、科技産業園區、産業技術聯盟、投融資機構等共480人參會。在合作項目簽約儀式上,共有24家産學研單位和企業的12個項目成功簽約,合同金額達41.87億元。
魏增軍在致辭中指出,陜西是“一帶一路”核心區和中國向西開放的前沿,科教實力雄厚。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亨有“設計之都”“創客之城”等美譽。黨的十九大報告為新時代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指明瞭方向,也為陜西、深圳兩地發展科技創新、推動科技引領帶來了重要機遇。陜西歡迎更多總部在深圳的高技術企業赴陜發展,也支持陜西尖端科技在深圳企業轉移轉化,充分發揮陜西科教資源優勢和深圳科技型企業創新優勢,使陜西的科研成果、科學技術、人才資源與深圳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融為一體、互利共贏。希望陜深兩地科技精英和企業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加強交流溝通,增進互信了解,共享發展機遇,共同開創陜深科技創新發展的美好明天。
陳倩雯在致辭中指出,陜西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新歐亞大陸橋重要樞紐,有科教、文化、人才的資源稟賦,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疊加,必將成為新絲路發展的強大引擎。陜西和深圳兩地,科技、經濟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巨大,在産業方面具有關聯性和承接性,都在“一路一帶”建設中承擔著重要作用。深圳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加強陜西和深圳的交流合作,將以開放和包容的姿態,支持和參與陜西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新起點建設,積極推進深圳與陜西在各領域的合作,謀求機遇共享、推動合作共贏。希望下一步在産業結構調整轉移、重大技術專項創新、科教研發培養等領域開展更多方面、更深層次的戰略合作。
陜西省科技廳副廳長蘭新哲在主旨發言中表示,正值全國上下學懂弄通做實十九大精神之際,陜西(深圳)科技創新發展合作交流會隆重開幕,旨在通過成果展示、對接交流、主題推介、項目簽約等方式,搭建兩地合作的平臺,推動陜西與深圳在科技創新發展、科技成果轉化等領域的深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他表示:“一是促進優勢互補,實現兩地産學研深度融合;二是深化合作領域,推進兩地産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三是開展務實合作,推動兩地在科技、金融、産業(人才、市場、金融、産業)等方面深度融合”。
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副主任鐘海在主旨發言中表示,深圳將通過統攬國內國際領軍人才,吸引國內外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推進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國際科技産業創新中心,建設更高水準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加強區域合作,為陜深科技創新合作發展注入新活力,實現合作共贏。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嵇世山在主題發言仲介紹了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發展歷程,體制機制創新,重點介紹了“四不像”理論,新型科研機構的創投公司、科技金融平臺、海外創新創業中心等。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副研究員(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米磊在主題發言仲介紹了拆除圍墻、開放辦所和硬科技理念,重點介紹了圍繞學科方向搭建起多個專業化創新創業載體、構建全生態的科技創業孵化體系和建設科技創業雨林生態體系。
陜西省科技控股集團、中煤科工集團西安研究所有限公司、西北工業大學深圳研究院等單位各自通過PPT進行了項目推介。
陜西省科技廳與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簽署了科技合作框架協議,合作內容有:一是構建政産學研金全面科技合作對接機制;二是在重點領域和戰略前沿探索建立基礎研究、原始創新、高新技術産業合作創新平臺與戰略聯盟;三是加強科技合作信息交流與宏觀戰略研究,推進科技創新創業國際化;四是共同聯合舉辦科技合作對接活動,推動科技招商與科技金融合作;五是建立科技合作交流長效機制。
本次活動,共徵集可轉化類科技招商與展覽展示項目達1200多個,按照高校類、科研院所類及科技企業類分別遴選100項編印成3冊,並精選100項實用性成果項目進行現場展板展示,項目涉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生態環保、航空航天、海洋、現代農業等領域。(供稿 陜西省科技廳 徐貞喜 編輯 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