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滬陜”2017中國畫學術交流展(西安站)開幕式現場(王瑩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瑩):11月26日,由陜西省山水畫研究會主辦的“江浙滬陜——2017中國畫學術交流展”(西安站)在西安亮寶樓隆重開幕。展覽邀請了江、浙、滬、陜四地70多位藝術家,共160余幅作品參展。著名畫家趙振川,陜西省美協黨組書記呂俊濤,西安市美協主席楊霜林等出席並致辭。
剪綵現場(王瑩 攝)
展覽旨在提高中國畫的學術研究高度,共同探索中國畫的發展方向,展現新時代下文化藝術的嶄新面貌。以地域性的“畫派”藝術碰撞加強區域之間的文化交流,推動各省市美術事業的蓬勃發展,落實“一帶一路”倡議,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文化自信,為人民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優秀作品。
畫展現場(王瑩 攝)
中國畫的發展歷史承載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意識和精神價值,歷朝歷代名家雲集,大師輩出。更是以藝術家的整體繪畫風格為地域劃分標準而産生的群體“畫派”,作為研究中國畫發展主要方向。“長安畫派”致力於中國畫的繼承與創新,提出“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藝術主張,立足黃土,紮根生活,反映現實,憑藉深厚的文化積澱,濃郁的鄉土風情,以新的審美情懷和語言方式,構成了鮮明的藝術風貌。“新金陵畫派”自覺的創新意識,辯證的民族意識,高尚的人文精神,激情的寫意精神,標新立異,個性突出;“新浙派”在前人以戴進開創的“浙派”影響下形成了地域文化特色明顯的獨特筆墨形態,同時具有強烈的民族特點和時代感;“海上畫派”學習民間、借鑒西方,為中國古代傳統繪畫和現代中國畫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影響了整個東方繪畫的發展;這四大畫派開啟了現代建立山水畫派的一代新風。
開幕式結束後舉行了再議“南北宗論”學術論壇,就如何以當代山水畫的主流風格為依據,重新審視今天的藝術創作,如何在當下圍繞中國傳統文化,將南北宗審美志趣相融和等問題展開研討。據悉,本次展覽于11月30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