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樓市調控政策最密集的一年,也是落實中央“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最關鍵的一年,在各項調控政策作用下,國內10月份房價同比下跌的城市數量增加,深圳、南京、合肥以及上海等10個城市的房價,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盲目追求低價會致房企迎合需求
從日前陜西省統計局發佈的數據看,在住宅結構方面,1-10月,陜西所有類型的住宅銷售面積增長均減緩,其中,90平方米及以下(含90平方米)普通住宅的銷售面積小于去年同期,今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從各方反應看,樓市在“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不能有任何‘喘口氣、歇歇腳’”念頭的作用下,已經向著理性方向發展,西安樓市新近開盤項目“一萬多的搶著買,八千多的賣不動”就是市民提升居住品質的具體表現。
長期以來,西安爛房子多、好房子少,大家都把眼光盯到房價上,忽略了品質訴求。而房子無論大小,住著舒适才好。
一味的追求低價會導致房企迎合需求降低品質,高地價低房價絕對不會有好品質,低房價讓房企不賺錢或賠錢自然不願意幹。同時低品質又導致業主維權此起彼伏。
既然市場有提高品質的需求,就應該有對應品質的價格。“一萬多的搶著買,八千多的賣不動”産品分化後,從居民需求方面也呈現出梯度態勢,各取所需。
購房者切忌盲目求大
從目前市場看,購房者購房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從市場90平方米住房負增長可見一斑。
西安調控政策規定,一個家庭可以購買兩套住房,對於之前有一套住房,需要提升居住品質而言,不是面積大就提升了,而應從建築品質、實用功能、智慧化、環境等多方面綜合考量,即便之前住90平,現在換同等面積智慧化住宅,方便了生活才是提升。
從購買第一套需求看,大面積也不是(該群體)最佳選擇。許多人總是把夫妻雙方老人統計到自己的居家生活中,而老人實際居住很少。就像有人買7座旅行車,其理由是全家出行可一車載,但一年到頭全家又出行了幾次?
房子對於普通人來説是個大件,被冠以不動産,政策調控的宗旨是抑制投資、投機,讓房屋回歸居住屬性。90平方米住宅符合中國國情,對普通收入階層來説可謂量身定做,如果這個面積都無人問津,人們都衝著大面積去了,其目的是不是在寬敞之後還跟了點其它的預期?目的一旦不單純,心態就很難平復。
90平米住宅或將回歸市場
西安房價從年初6800漲到如今的1萬,許多人都後悔當初沒有買2套。但2016年去庫存,政府鼓勵購房的時候,許多人都各有各的盤算。説實話,大多數從事地産開發、代理、媒體等相關行業的人也沒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如果有賣後悔藥的都去吃了。
對於前段時間購買首套房的剛需購房者,他們買的房子都賺了,但沒有人轉手去賣,差價永遠在房産證上面。只不過,有了點談資,所以還是看心態。
最後,對於沒房的亦或要改善的人來説,樓市品質建設才剛剛起步,買房且忌盲從貪大,便宜並非好房,優質優價不僅是市場價值體現,還應是品質建設的要點,從這點出發,90平方米住宅或將回歸市場。(李連源:獨立地産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