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就今冬西安市取暖煤改政策落地情況進行調查,在走訪中,發現基層無論是社區工作者還是城鄉居民對相關政策知之甚少。
目前西安市財政局發佈了針對城鄉居民供暖煤改補貼細則,其中明確,第一筆補貼金將於供暖季結束後發放。煤改氣憑採暖季購氣憑證,每立方米補貼1元;煤改電憑採暖季購電憑證,每度電補貼0.25元。“二選一”總額均不超過1000元。
補貼對象
參與煤改清潔能源的西安市戶籍城鄉居民。認為定時間為2017年4月1日,之後煤改清潔能源設備購置費、天然氣工程安裝費及為採暖發生的購氣費購電費,以發票為依據。
補貼方法
煤改氣:採暖季每立方米補貼1元
對城鄉居民家庭“煤改氣”産生的設備購置費用和工程安裝費,給予一次性補貼,補貼比例為總費用60%,每戶總補貼不超過3000元。
簽訂煤改潔合約(協議)承諾書的城鄉居民在首個供暖季結束後,依據供暖期天然氣購氣繳費憑證,按照使用量每立方米補貼1元,補貼最高不超過1000元。用氣量不足1000立方米的根據實際使用量補貼。
政策執行期城鎮地區為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農村地區為2017年4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
煤改電:採暖季每度電補貼0.25元
對城鄉居民家庭“煤改電”産生的購買電取暖設備費用,給予一次性發票價格的60%補貼,每戶總補貼不超過3000元。單個採暖産品購置價低於100元的不予補貼。
簽訂煤改潔合約(協議)承諾書的城鄉居民在首個供暖季結束後,依據供暖期電費繳費憑證,按照使用量每度電補貼0.25元,補貼金額最高不超過1000元。安裝了峰谷分時計量表的居民同時享受峰谷電價補貼。
政策執行期城鎮地區為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農村地區為2017年4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
使用潔凈煤:每戶每年補貼300元
對天然氣管網覆蓋不到的區域,且當地輸配電網等電力基礎設施達不到“煤改電”條件,購買使用二次配風多燃料高效清潔水暖爐具的農村居民,給予每戶一次性補助300元。補助政策執行期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31日。
對不具備“煤改氣”“煤改電”條件,且未享受農村居民高效清潔爐具補助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城鄉低保戶和城鄉特困人員,使用潔凈煤採暖的,每戶每年補助300元。補助政策執行期為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31日。
補貼發放
需有安裝設備的確認書
居民簽訂煤改潔承諾書後,購置相關採暖設備和支付天然氣工程安裝費,憑購置發票(需要安裝的設備要有安裝確認書)、戶口本到所在居委會(村委會)報備,由四級網格長查驗相關原始憑證,留存複印件並登記造冊。經現場核查、拍照存檔後簽字確認,在居委會(村委會)集中公示七個工作日後,將符合規定條件名單及備案資料報街辦(鎮政府),由三級網格長簽字確認後報區縣農林或民政部門審核。
農林或民政部門審核後報區縣發改部門,發改部門審核匯總後,報區縣二級網格長簽字同意,區縣財政部門據此清算兌付資金。
憑採暖季購氣購電發票領取
居民簽訂煤改潔承諾書後,在供暖期內由網格員進行日常入戶核查並做好核查記錄,原則上每月隨機抽查一次,發現違規,拍照存檔。
供暖期結束後,居民憑購電、購氣相關票據和戶口本到所在居委會(村委會)報備,由四級網格長查驗相關原始憑證,留存複印件並登記造冊、簽字確認,在居委會(村委會)集中公示七個工作日後,將符合規定條件名單及備案資料報街辦(鎮政府),由三級網格長簽字確認後報區縣農林或民政部門審核。
農林或民政部門審核後報區縣發改部門,發改部門審核匯總後,報區縣二級網格長簽字同意,區縣財政部門據此清算兌付資金。
此外,對於使用二次配風多燃料高效清潔水暖爐具和潔凈煤的城鄉居民,其補貼發放參照設備購置和運行費補貼發放有關流程規定執行。
補貼金額分兩次發放
“煤改氣”“煤改電”按照“二選一”的原則進行補助。所有實施“煤改氣”“煤改電”的本市居民,只能一次性享受政府財政補貼。
補貼金額分兩次發放,第一次發放時間為實施“煤改氣”“煤改電”第一個採暖季結束之後,發放金額為應補金額的50%;第二次發放時間為第一次發放時間一年之後,發放金額為應補金額的50%。
經相關部門認定的城鄉低保戶、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城鄉特困人員實施“煤改氣”“煤改電”,在3000元設備購置支出內,據實補貼。
農村居民通過一卡通發放補貼,城市居民通過指定銀行卡發放。
凡是申領了購煤本的城鄉居民戶,不再享受“煤改氣”“煤改電”補貼政策。
懲罰作弊
不履行煤改協議將納入西安市個人信用建設體系
在“煤改氣”“煤改電”過程中,居民簽訂煤改潔合約(協議)承諾書而不履行承諾或通過虛開發票、偽造事實等方式套取補貼資金的,取消其補貼資格;已領取補貼資金的,收回全部補貼,並將其不良記錄納入西安市個人信用建設體系,情節嚴重的移交公安機關追究相關責任。
各級審計部門將對補貼資金的發放進行審計核查,對違規發放、截留、擠佔、挪用資金,以及弄虛作假、不作為、亂作為等行為的單位及個人,一經發現將嚴肅查處,並按規定移交紀檢部門或公安機關追究相關責任。(記者 謝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