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 絲路長雲——環塔克拉瑪幹寫生作品暨絲路藝術衍生品展”在西安博物院開展。82幅以絲綢之路歷史、風土人情為題材的畫作,百餘件漢唐文物造型的藝術衍生品,向觀眾展示中國絲綢之路沿線區域所蘊藏的文化寶藏、人民的精神風貌及“一帶一路”的勃勃生機。
本次展覽由西安博物院、上海油畫雕塑院、新疆一行文化藝術學術中心合作舉辦,旨在以當代人的眼光與理解,直面感受、感知“絲綢之路”文化的博大精深,旨在反映我國眾多優秀藝術家對西域風土人情的豐富情感以及對“一帶一路”的深刻理解, 對絲綢之路歷史新的闡述,傳遞古絲綢之路的文化多樣性。
展覽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中國國家畫院、中央美術學院等多家國內藝術院校以及烏茲別克斯坦國立畫院的30余位藝術家參加的,由新疆一行文化藝術學術中心策劃實施的系列“環塔克拉瑪幹寫生活動”的82幅以絲綢之路歷史、風土人情為題材的創作與寫生作品;另一部分是由“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的漢唐文物造型及紋飾、絲織品圖案,龜茲壁畫,新疆民族圖案和藝術家寫生作品等反映東西方各種文化因素交匯融合及當代審美的藝術衍生品百餘件,其中包括以西安博物院典藏文物為元素設計製作的文創産品。
開幕式當天,上海油畫雕塑院院長肖谷,新疆一行文化藝術學術中心藝術總監施蘇萍,廈門大學教授、參展畫家趙九傑及西安博物院院長余紅健等還圍繞“絲路長雲”展覽的文化特色暨“絲路”藝術衍生品當下傳播進行座談。通過對話形式為觀眾剖析絲綢之路的由來,從文化內容藝術形象角度探討“絲綢之路文化藝術衍生品”傳播深度的可行性,探討建立多元化的博物館、美術館文化藝術衍生品開發模式,延伸博物館、美術館展示教育的功能,促進博物館與教育、旅遊、文創、設計及金融等領域的不斷融合,讓絲路文化遺産通過創意産品轉化融入到現代生活。
據悉,此次展覽為期三個月,2017年12月6日開展至2018年3月6日結束。(記者 王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