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偲瑤):12月7日上午,中共陜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舉辦“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第八場。會上,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以下簡稱“陜西省人社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劉會民介紹了《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有關情況,並和陜西省人社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處長趙宇光共同回答記者提問。發佈會由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安廣文主持。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第八場現場 (陳曉丹 攝)
劉會民表示,目前,陜西省專業技術人才總量突破173萬人,從數量上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已經初具規模,但人才大省的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揮,與東部發達省份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實施意見立足陜西省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和實施人才強省戰略目標,明確了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形成與陜西省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職稱管理服務體制機制。在此過程中,陜西省人社廳將貫徹落實實施意見,健全職稱制度體系,職稱評價標準以德為先,採取多種方式評價職稱,加強職稱評價與人才培養使用相結合,處理好“放管服”的關係。
專業技術人才職業資格即具備相應職稱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陜西省人社廳對陜西省尚未設置正高級的職稱系列全部設置正高級職稱,儘快制定評審細則,開展評審工作。同時,為適應新興職業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發展需求,在職稱系列的框架下,實行開放動態的職稱專業目錄管理體系。按照國家建立的職稱與職業資格對應關係,專業技術人才取得職業資格即認定其具備相應系列和層級的職稱,並可作為申報高一級職稱的條件。
品德問題“零容忍” 憑實績論英雄
陜西省人社廳將探索建立職稱申報評審誠信檔案和失信黑名單制度,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對品德有問題的實行“零容忍”,對通過弄虛作假、暗箱操作等違紀違規行為取得的職稱,一律予以撤銷。突出對創新能力的評價,不將論文作為評價應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條件,探索以專利成果、教案、病例等成果形式替代論文的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重點考察研究成果和創作作品品質。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確實需要評價外語和計算機水準的,由用人單位或評審機構自主確定評審條件。突出評價專業技術人才的業績水準和實際貢獻,憑實績論英雄,將科研成果取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內容。鼓勵教師上講臺、醫生到臨床、工程師到實驗室和廠房工地、農業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在火熱的基層一線建功立業,讓幹得好的人能評得上、有獲得感。
多種方式評價職稱 拓展職稱評價人員範圍
陜西省人社廳注重引入市場評價和社會評價,採取成果展示、面試答辯、説課講課、考核認定等多種方式提高職稱評價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拓展職稱評價人員範圍。同時建立完善個人自主申報、業內公正評價、單位擇優使用、政府指導監督的社會化評審機制。並實行各級職稱評審委員會核準備案管理制度和建立全省高級職稱評審專家信息庫。
加強職稱評價與人才培養使用相結合
職稱制度既檢驗人才培養成效,又為選人用人提供依據。因此,陜西省要加快培育優勢支柱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專業技術人才,推進職稱評審與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制度相銜接,加快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同時用人單位結合用人需求,根據職稱評價結果合理使用專業技術人才,實現職稱評價結果與各類專業技術人才聘用、考核、晉陞等用人制度的銜接。
處理好“放管服”的關係
陜西省人民政府將下放職稱評審權限,發揮用人主體在職稱評審中的主導作用,科學界定、合理下放職稱評審權限。陜西省已將高等院校教師高級職稱評審權下放到高校。下一步要按照放管服的要求,推動具備條件的大型公立醫院、科研院所、大型企業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業單位,按照管理權限自主開展職稱評審。同時加強宏觀管理,加強公共服務,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簡化辦事程式。明確職稱評審責任,夯實用人單位、主管部門、評審委員會、職稱管理部門各自職責。並建立職稱評審考試信息化管理系統,開展職稱證書查詢驗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