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陜西首本文物日曆發行 365件文物再現“大唐長安”氣象

國際在線2017-12-07 16:23:56

陜西首本文物日曆發行  365件文物再現“大唐長安”氣象_fororder_11

《陜博日曆》是陜西推出的首部文物日曆(陜西歷史博物館 供圖)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楊舒曼):12月5日,由陜西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陜歷博”)與陜西華夏文化創意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夏文創”)聯合舉辦的2018年《陜博日曆》發行儀式在西安舉行。《陜博日曆》是陜西推出的首部文物日曆,也是繼《故宮日曆》後全國推出的第二本文物日曆,日曆的發行不僅讓陜歷博的文物“活”了起來,更讓陜西多了一個“網紅級”文創産品。

  精挑細選365件文物再現“大唐長安”氣象

  2018年《陜博日曆》以“大唐長安”為主題,由陜歷博數位專家歷時半年精心撰稿,《故宮日曆》原班人馬悉心設計打造。翻開日曆,左側是從37萬餘件館藏文物中精挑細選365件文物的圖片和中英文雙語介紹,日曆右側是日期以及記事。

  據了解,日曆緊扣主題,所選文物能夠充分反應唐代社會的盛世氣質和文化特點,彰顯盛世華章的大唐金銀器、盛行于唐朝的唐三彩、寫意中西方經貿文化交流的器皿,都在這本日曆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隨手一翻,“網紅”唐三彩女俑、“鎮館之寶”鑲金獸首瑪瑙杯、與現代滑鼠造型相似的席鎮滑石兔歷歷在冊。

  陜西歷史博物館文物保管部副主任賀達炘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日曆上的文字是十多位專家從故紙堆中一個字一個字翻出來並多次論證的結果,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值得一提的是日期節令,是甄選歷代名家碑文集字而來,這樣的設計,讓《陜博日曆》在記錄事件、提醒日程、告知節氣等原有功能基礎上,對日曆功能性、文化內涵和藝術欣賞性相容並蓄。”

  館企合作讓館藏文物“活”起來

  為促進陜西歷史文化的活化,陜歷博和華夏文創作為“互聯網+中華文明文博創意産業聯盟”的首批核心成員,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夥伴關係,在文創産品開發等領域進行了積極有益的實踐,《陜博日曆》就是雙方深度合作結出的碩果。

  陜歷博黨委書記、館長強躍説道:“為了落實‘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指示,陜西歷史博物積極開展館企合作,與陜西省實施‘文化強省’戰略的重要市場平臺——陜西文化産業投資控股集團開展深度合作,讓文物資源和社會資本得到了充分對接和深度融合。《陜博日曆》便是館企合作這一模式下誕生的首批産物,雙方在發揮各自優勢的同時,邀請在文創産品開發,特別是日曆書出版發行方面有著豐富經驗的故宮博物院加入,共同將日曆打造成為陜歷博明星文創産品。”

  華夏文創總經理朱先慧在接受國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時表示,未來陜歷博和華夏文創會就文物元素開發更多文創産品,嘗試更多的跨界合作,真正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百姓家。依託陜西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雙方將通過優化整合打造出更多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創産品,通過文化創意實現陜西“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 傳統與時尚完美融合”的美好願景。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