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富平“兩個全覆蓋”增強脫貧信心

三秦都市報2017-12-13 13:21:43

  近日,渭南市脫貧攻堅工作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三場在富平縣到賢鎮禾生源生態農業示範園廣場召開。富平縣認真落實“八個一批”措施,全面實施“兩個全覆蓋”(小産業覆蓋、居住環境改善覆蓋)工程,五年來讓14萬群眾實現脫貧。

  “兩個全覆蓋”讓貧困戶走出困境

  走進富平縣淡村鎮中合村,令記者眼前一亮,以前老舊的房子如今已被漂亮的庭院所代替,脫貧攻堅為困難群眾的家換上了“新裝”,這裡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紛紛説:“變了,變了!日子越過越好了,有盼頭,更有奔頭!”

  “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都實現了,窮日子、苦日子已經翻篇了。”富平縣淡村鎮中合村的趙樹盈告訴記者。他們家是由外地搬來,沒有土地,只能依靠撿破爛為生。一家幾口人只能臨時居住在破敗不堪的土坯房裏,每逢天陰下雨,屋外是大雨,屋內淌小雨。而現在,家裏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家裏的房子不但翻新改造,政府還幫助他的孩子解決了上學難的問題,並且還提供助學金,生活補助,讓他的孩子可以安心上學。今年,政府還給他家購買了六隻奶羊,平均每天賣羊奶就有固定收入十五、六元。“黨的政策好,現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以前收破爛把家裏搞得很臟,現在院子裏乾淨了讓人看著都舒心。政府還給我提供了一個村道保潔員的崗位,一個月有900元的工資,我是真的感謝政府,感謝黨讓我們一家對生活有了新奔頭。”趙樹盈開心地説。

  採訪中,富平縣縣長張海乾講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先扶志”,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擺脫困境的鬥志和勇氣。根據富平縣這一人口大縣、農業大縣、財政窮縣的貧困現狀,和貧困群眾普遍存在居住環境差、産業發展弱、內生動力不足等實際,縣委、縣政府決定,從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事情做起,從群眾關心的小事情做起,啟動實施了貧困戶“人居環境改善”和“小産業幫扶”兩個全覆蓋工程,讓貧困群眾切身看到生活環境的變化,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激發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內生動力,增強脫貧信心。目前,全縣“兩個全覆蓋工程”投資5400萬元,4534戶貧困戶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5008戶貧困戶發展了種養殖小産業,托起了貧困群眾的致富夢。

  全面激活基層黨組織“黨建+脫貧”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富平縣全面激活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創新“黨建+脫貧”模式,實現脫貧攻堅推進到哪,黨建引領作用就發揮到哪。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各基層黨組織發揮積極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涉農龍頭企業的作用,帶動貧困群眾參與經營、就業創業,讓貧困群眾在産業發展中提升他們的“造血”功能和自我發展能力。

  到賢鎮紀賢村黨總支書記司龍昌帶頭發展葡萄園100畝,研究種植技術,為貧困戶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在他的鼓勵和扶持下,村上已有8名黨員和多戶貧困戶開始了葡萄種植。紀賢村的變化,只是富平縣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牽引,全面激活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創新“黨建+脫貧”模式的一個生動實踐。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農民富不富,主要看幹部。如今,富平縣在全縣82個貧困村和38個有縣級部門包聯的非貧困村成立村級脫貧攻堅臨時黨支部,發揮駐村扶貧工作隊、包村幹部、第一書記、村“兩委”班子四支隊伍資源、信息和管理優勢,大力推廣“黨支部+貧困戶”模式,把抓黨建和産業脫貧深度融合,産業發展到哪,黨組織就建到哪,全力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記者楊晶)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