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國內入境旅遊商代表到陜西韓城市考察旅遊産品,首先來到姚家莊觀景臺看黃河最寬處,並了解沿黃旅遊路線。(張安琪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張安琪):為進一步推廣陜西旅遊新産品,促進入境遊市場培育力度,增進與國內旅遊業的交流與合作,12月15日,國內入境旅遊商代表到陜西韓城市考察旅遊産品,並走進司馬遷祠景區、國家文史公園、黨家村古民居、梁帶村遺址博物館、韓城古城文化街區等景區進行實地深度考察。
韓城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史聖”司馬遷的故鄉。旅行商代表在感受沿黃旅遊線路後,走過司馬古道,登上九十九級臺階,來到司馬遷祠參觀遊覽。司馬遷祠東臨黃河,西枕梁山,芝水縈回墓前,開勢之雄,景物之勝,為韓城諸名勝之冠。著力打造“一湖一堤二溪三島”和“十景十二園”的國家文史公園項目,以景觀和文化完美結合為最大特色。
旅行商代表還親身參與書寫、誦讀,穿越回兩千年前,在筆尖觸碰一撇一捺間感受文字的魅力。來自陜西中青旅的王艷説:“這裡可以組織學生來研學遊,也可以讓外賓體驗,感受中華傳統文化,這會給遊客帶來更加生動、深刻的感受。”
12月15日下午,考察團來到緊鄰黃河的梁帶村遺址。梁帶村遺址為2005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是陜西省30餘年來最具研究價值的的兩周古墓葬群遺址。梁帶村遺址博物館副主任蔡海鵬生動形象的講解讓大家印象深刻。據梁帶村遺址博物館主任龐有學介紹,目前在建的梁帶村遺址公園總佔地65公頃,將建成集文物保護、科普教育、遊覽觀光、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現代化遺址公園,並將於明年正式開放。
梁帶村遺址讓大家感受到韓城歷史積澱的深厚,而黨家村的古建民居和非遺民俗則是韓城旅遊更為生動的表達。黨家村歷史悠久,民風淳樸,因村中有120多座四合院和11座祠堂、25個哨樓,及廟宇、戲臺、文星閣、看家樓、泌陽堡、節孝碑等古建築,被國內外專家譽為“東方人類古代傳統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世界民居之瑰寶”。
在觀看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韓城行鼓表演後,考察團還在古民居內體驗了民間工藝花饃的製作。來自重慶假日國際旅行社的陳順華認為,這種更加貼近生活的內容深受外國遊客的喜愛,在入境旅遊産品方面,體驗式、參與式遊覽對於遊客更具有吸引力。陜西利行國旅從劉省成遊覽黨家村後表示,民居瑰寶中的“瑰寶”就在於它的原生態性,保持這種古建築本身的特色,就是黨家村作為旅遊産品的最獨特之處。
12月15日晚上,旅行商代表還遊覽了韓城古城,夜色中的明清古街道和古建築更具魅力,韓城餛飩、羊肉饸饹、羊肉糊卜、油酥角、芝麻餅等韓城特色美食深受大家喜愛。
位於韓城司馬遷祠景區內的國家文史公園,將景觀和文化相結合。(張安琪 攝)
考察團乘車遊覽國家文史公園。(張安琪 攝)
遊覽“澽水觀魚”景觀,公園設計了水上森林景觀,利用水上木棧道和水上景觀臺增加人與水的互動性。(張安琪 攝)
旅遊商代表在司馬遷祠客服中心品茶。(張安琪 攝)
遊客走過司馬古道,登上九十九級臺階,參觀遊覽司馬遷祠。(張安琪 攝)
體驗傳統文化,誦讀經典詩詞。(張安琪 攝)
來自全國各地的旅遊商們重溫《史記》,書寫經典,感悟傳統文化。(張安琪 攝)
司馬遷祠景區內的傳統文化體驗項目。(張安琪 攝)
梁帶村遺址博物館內展示的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的青銅組件。(張安琪 攝)
將於明年正式開放的梁帶村遺址博物館新館。(張安琪 攝)
梁帶村遺址公園內廣場上的裝飾依據館藏文物設計,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張安琪 攝)
韓城行鼓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表演激昂、震撼。(張安琪 攝)
旅行商代表現場參與韓城行鼓表演。(張安琪 攝)
鳥瞰黨家村古建築群。(張安琪 攝)
講解員介紹黨家村古建民居的特色、民間習俗。(張安琪 攝)
韓城花饃,民間在傳統節日、婚慶嫁娶時,都少不了這種饅頭工藝品。(張安琪 攝)
旅遊商親手參與製作花饃。(張安琪 攝)
考察團遊覽韓城古城,夜色中的明清古街道和古建築更具魅力。(張安琪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