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的生活中,網絡通過多種方式給我們提供著便利,但有時候網絡卻也讓人無奈。這幾天,有觀眾反映,自己給兒子用手機視頻軟體播放動畫片時,發現其中插播的廣告有些不適合未成年人。那麼我國法律對於網絡廣告有無相關規定?遇到類似問題應該怎麼辦呢?
寶雞市民徐先生:“最近我在這個(某手機視頻客戶端)上面給小孩看動畫片,昨天看熊大熊二(熊出沒)那個,看著看著它中間不是跳播那個廣告麼,主要內容是成人性用品廣告,我覺得這事不對勁。”
徐先生説,原本下載軟體是為了哄兩歲的兒子,結果在播放時他發現,每集動畫片開始前插播的廣告內容良莠不齊,有時會出現不適合未成年人的畫面。隨後,記者下載了徐先生所説的手機視頻軟體。雖然在隨機推送的廣告中,未出現徐先生所説的成人性用品廣告內容,但也有不適合未成年人玩的遊戲廣告。無獨有偶,在隨後的街頭采訪中,一些家長表示也曾遇到類似情況。
西安市民何女士:“我們家還有個她哥哥,高一的階段,他有的時候自己就會用網頁,比如説打遊戲,它可能中間就會彈出一些我覺得可能不是特別好的一些畫面。”
記者:“您有沒有想過應該怎樣解決這類問題?”
西安市民何女士:“哎呀,這個還沒有想太多呢。”
西安市民劉女士:“打開那個電腦或者手機之後,看見有遊戲那些(廣告) 穿的有些暴露,還是不太適合小孩子,像這類型的話,是避免小孩子看到比較好一點。你像現在本身孩子就比較早熟,所以這一類還是少了解比較好。”
那麼在網站、電腦或手機客戶端播放針對未成年人的廣告時,在內容方面是否有相關規定呢?
陜西恒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趙良善:“根據我國廣告法規定,針對未成年人的廣告不得損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且還不得發佈不利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遊戲廣告,並且發佈的廣告應當顯著標明關閉標誌,確保一鍵關閉,否則將受到五千元到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既然有相應的法律規定,為什麼還會出現這種讓人無奈的情況呢?趙律師認為,除了網絡廣告發佈方認為處罰代價較小,存在僥倖心理外,也與家長不知道如何維權有關。
陜西恒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趙良善:“針對家長來講,有時候可能認為這個事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影響不是那麼明顯,有的家長就放棄了,或者不知道怎麼樣維權。其實家長可以起訴廣告發佈者經營者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並且可以投訴,要求相應的行政機關對他進行罰款。”(陜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柳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