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李妍 楊薇):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從西安市環境保護局(以下簡稱“西安市環保局”)獲悉,今年11月以來西安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17天,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1天。
據西安市環保局統計,從國家環保部全國環境空氣品質實時發佈平臺上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以來西安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17天,與2016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1天;重度污染天數為3天,與2016年同期比較減少了17天。嚴重污染天一個也沒有,與2016年同期比較減少了5天。
這些數據的變化和大家的感受一樣,這個冬天身邊的藍天多了。然而,對於進入採暖季的西安來説,這是個很難達到的目標。在享有藍天的背後,是藍天衛士們一個微克一個微克去摳,一天一天去爭取的。
為做好“冬防期”(2017年11月15日到2018年3月15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西安市政府專門制定印發了《西安市2017年秋冬季鐵腕治霾攻堅行動方案》,在紮實推進鐵腕治霾保衛藍天“1+1+9”組合方案各項重點任務的基礎上,全力抑制PM10、PM2.5上升趨勢,以煤、塵、車、煙污染控制為重點,專項整治、聯合執法,大幅降低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時段污染,重點實施33項攻堅措施(以下簡稱“冬33條”)。
冬防期建立了全市鐵腕治霾領導責任清單,由責任領導帶頭破解治霾難題,帶隊開展督導檢查。特別是區縣、開發區黨政主要領導和市級部門主要領導每週堅持落實“三個一”檢查制度,即:明查一次,暗訪一次,夜查一次。
冬防期以來,西安市政府領導帶隊持續開展夜查“零點行動”。採取暗查為主、不打招呼、直奔現場的方式,對各區(縣)、開發區及西鹹新區落實“冬33條”情況進行突擊檢查。截至目前共檢查各類點位227個,涉及建設工地、兩類企業、電廠及燃煤供熱企業、污水處理廠、渣土通道值守點及尾氣夜間檢測點、夜市集中經營區等。共發現各類大氣污染問題42個,對發現的問題現場要求立即整改,並由西安市鐵腕治霾辦督辦整改進度,對較為嚴重的問題移送市鐵腕治霾督查考核問責辦建議追責。
除此之外,專門組建了鐵腕治霾督查隊伍,採取交叉檢查的方式,確保20個區縣、西鹹新區5個新城每天都有10人督查隊伍在一線開展不間斷督查。同時,建立起嚴格的督查通報、督查考核、督查問責機制,真正在西安市形成鐵腕治霾的天羅地網和高壓態勢。
據了解,西安市嚴格執行冬防期“禁土令”,嚴查違反“禁土令”規定的行為。按陜西省統一規定,除地鐵項目、市政搶修搶險工程之外的建築工地禁止出土、拆遷、倒土等土石方作業。對涉及供水、供暖、供氣工程,按照“綠色通道”途徑加快審批手續辦理,避免冬防期間涉土施工。
全面盯防重點污染源。對全市火電、集中供熱、水泥生産等重點涉氣企業實施24小時駐廠監管;對涉氣重點污染源超標排污行為,一律高限從嚴查處。11月底西安市環保局專門召開涉氣涉水重點企業公開警示約談會,65家涉氣涉水重點企業均簽署了企業環保守法承諾書。同時,在冬防期,西安市環保部門持續加大對涉水涉氣企業各類環境違法問題的查處力度,加強與公安、檢察、法院等部門的銜接和聯動,對涉嫌環境污染的人員依法堅決予以移交。
按照陜西省政府的部署安排,西安市召集關中六市兩區召開了大氣污染治理聯席會議,聯合簽署了《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行動方案》。同時,在陜西省環保廳的指導下,關中地區在今年重污染天氣應急上統一了預警分級標準,統一了應急減排措施,統一了機動車限行辦法,協同應對重污染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