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實用技術培訓。
産業化扶貧養羊戶的羊舍。
扶貧地埋管固定式噴灌項目。
“我是精準扶貧戶,小康生活就在眼前,就看你幹不幹!扶貧要先扶志,擼起袖子加油幹,彎下腰來拔窮根。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駐村幹部!感謝幫扶幹部!感謝薛圈村領導班子!謝謝大家,我給你們點個讚!”稚嫩的筆體,懇切的話語,一張寫有這樣一段話的格子作業紙貼在定邊縣石洞溝鄉薛圈村李生富家的墻上。這是成功脫貧奔小康的李生富讓孫女代他寫下的肺腑之言。
2015年以來,定邊縣緊緊圍繞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和貧困縣摘帽脫貧目標,抓重點實幹、夯責任苦幹、學經驗巧幹、強督導真幹,精準施策,統籌推進,務求實效,使一個個貧困戶擺脫貧困的糾纏。2015年和2016年,定邊縣已實現脫貧4665戶18219人;2017年,全縣剩餘的貧困戶有望全部退出。
金融信貸助脫貧
夜幕降臨,各類家畜回了圈,50余只雞,20多只羊,15隻小豬和1隻母豬,1隻肉豬,4頭驢……加上種植的15畝玉米和3畝南瓜,讓人很難想像,去年以前,它們的主人李生富還是貧困戶。
“通過扶貧幹部的宣傳,我申請了小額貸款6萬元,一共養了7頭驢。”李生富説。
“以五千萬撬動五個億”,按照“政府引導,信貸支持”的思路,定邊縣政府與縣農村商業銀行合作設立貧困戶小額信貸擔保基金,縣上安排5000萬元(其中陜西榮民集團出資1000萬元),農商行放大10倍向全縣符合條件的貧困戶發放小額扶貧貸款。
在此基礎上,定邊縣財政出資1000萬對貸款額在5萬元以內(含5萬元)的貧困戶進行全額貼息。目前,共累計向貧困戶發放貸款5.42億元,其中小額扶貧貸款4.54億元,有效解決了貧困戶發展産業貸款難的問題。
“沒貸款我就脫不了貧,現在都在奔小康了!”明年,李生富還準備繼續貸款,一共養上10頭驢。
“扶貧先扶志和智,我們要通過不斷的思想工作和落實各項扶貧政策,提升貧困戶的自我脫貧、自我發展能力,不僅使他們全部脫貧,還要像李生富一樣奔小康。”經常深入薛圈等村莊調研、幫扶貧困戶的定邊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魏國説。
盤活土地促增收
“以前承包的都是鹽鹼地,種麻子每畝産100斤左右。今年我承包了80畝地,有30畝是改造後的水地,麻子畝産有200斤。”站在兩堆大小不一的麻子跟前,薛圈村的貧困戶薛文亮十分興奮地説道:“30畝地比50畝還掙得多!”
定邊縣光照充足,土地廣闊,但大多是鹽鹼地,不適合種植糧食,導致不少農民撂荒耕地出外打工,寶貴的土地資源被徹底浪費。這是全縣許多貧困村共同面臨的一大難題。
但對口幫扶薛圈村的定邊縣委宣傳部找到了一條很好的破解難題的路子。
“2015年我們幫扶薛圈村後就開始爭取標準農田建設的項目,今年項目圓滿竣工,建設完成2700畝標準農田。標準農田建設惠及薛圈村2000多人,平均每畝地增收300元至400元。”定邊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駐該村的第一書記王顯鵬告訴筆者,鹽鹼地改造後,土地品質大幅提高,年底農戶收入也大幅度提高。
原來種植效率極低的鹽鹼地目前利用效益大大提高,從過去的無人問津變成了香餑餑,外地客商爭相前來承包土地,每畝承包費達到180元左右。薛文亮説:“土地沒改造前每畝一年承包費是20塊錢,改造後有的地塊變成了200多元。”今後,該村將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促進村民增産增收。
目前,全縣新建基本農田大面積增加,維修加固淤地壩45座,除險加固貧困村淤地壩17座,改造水源824處,貧困村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有效治理。
産業扶貧鋪大網
“通過宣傳、引導、鼓勵、扶持,激發在冊貧困戶自我發展、自主創業、自立致富的認知水準和內生動能,定邊縣形成了扶志—扶智—扶植的良性循環,實現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由‘單純輸血’到‘全面造血’的自然轉變,全縣在冊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産業佈局更加合理,産業基礎愈發堅實。”定邊縣一位扶貧幹部總結道。
脫貧攻堅以來,定邊縣財政累計投入1.33億元,用於扶持貧困戶建設塑膠大棚、發展馬鈴薯産業、購買農機具、代繳種植保險、補貼畜牧養殖和種植畜草等,受益貧困戶達8768戶、34359人。
微觀層面上,針對貧困戶種植、養殖等個性化需求,該縣制定菜單式幫扶措施,精準供應“脫貧套餐”,滿足自主“雙向選擇”,實現産業精準扶貧到戶。目前,全縣農業、畜牧業、林業等精準到戶菜單式扶貧實現了貧困戶全覆蓋。
中觀層面上,通過政策支持,圍繞園區帶動,該縣形成了市場+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産業組合,培育了新興市場經營主體,實現了産業扶貧聯動傳導效應。目前,沃野農業、銘豐農業等園區和八眉土豬等一大批種植、養殖大戶不斷發展壯大。
宏觀層面上,定邊縣積極引導企業發揮引領作用,支持有潛力的現代農業企業發展,實現産業支撐長遠戰略。特別是政府引資的馬鈴薯全粉加工項目,主導的農田花海三産融合體系,串聯起産業上下游協同發展,産業鏈條不斷拉長,帶動在冊貧困戶收入持續增長。今年8月,定邊縣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定邊紅花蕎麥節暨百萬畝花海旅遊美食月活動。
目前,一張既自成體系,又相互滲透的産業扶貧大網已經覆蓋全縣。
三大方面強保障
對於貧困戶,定邊縣不但努力提高他們的收入,還在就業、醫療、教育等方面對他們提供有力保障。
就業扶貧方面,該縣已分批次組織貧困勞動力332人外出學習現代農業技術,並於縣內舉辦種植養殖技術培訓80班次,培訓1600多人。此外,該縣還定向培訓“兩後生”和貧困家庭大學生180人,向各類職業院校輸送“兩後生”235人。另按照油氣企業安置、新能源企業安置、公益性崗位、自主就業創業、勞務輸出的“五個一批”扶貧就業措施,截至目前,定邊縣已成功解決了1800名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
健康扶貧方面,定邊縣財政共為35604名貧困人口代繳合療費、大病保險和小額人身意外保險費534.1萬元,二次報銷總金額超過310萬元。針對患有慢性病的貧困人口,該縣也將封頂線提高20%,新農合比例報銷後的剩餘部分由縣財政兜底報銷。
教育扶貧方面,該縣建立全覆蓋的教育資助政策體系和教育培訓工程,對各階段貧困生進行資助,不讓一個貧困生失學。截至目前,累計投入2350萬元,資助困難家庭學生4.12萬人次,其中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1.13萬人次,資助金額731.7萬元。定邊縣還全力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工作,確保全縣無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該縣為100名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在特殊教育學校註冊了學籍,其中在校生42人,剩餘58名兒童採用送教上門的方式實現了義務教育。( 羅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