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燈亮了,村民們再也不用摸黑回家;水井打好了,村民再也不用因吃水發愁了;腰包鼓了,村民日子越來越舒心了……未央區建設和住房保障局、大明宮街道辦作為幫扶單位,通過點對點幫扶藍田縣灞源鎮柳泉溝村,使整個村的面貌發生了顯著改變,村民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冬日最溫暖的笑容。
藍田縣灞源鎮柳泉溝村,地處秦嶺地區,山高地貧,全村共166戶村民,勞動力320人,其中174人外出務工,村民主要經濟來源為務工收入。現有貧困戶4戶共13人。幫扶單位從基礎建設入手,著力幫扶項目,時刻不忘“扶貧先扶志”,通過30余次走訪,掌握貧困戶家庭基本情況、家庭成員信息、收入情況、生産生活情況等,分析致貧原因,研究確定幫扶目標措施等,不僅使貧困戶的生活有了起色,幫助他們重拾生活的信心,也讓整個柳泉溝村發生了巨大改變。
完善基礎建設 提升群眾滿意度
基礎建設是村民生活的保障。通過前期調研,幫扶單位制定了柳泉溝村2017年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計劃,確定把道路建設、安全便民生産橋、照明設施建設和解決人畜飲水作為主要建設項目。
投資13萬元建成2座便民安全生産橋;投資5萬元建成約30立方米蓄水池和1座飲水井以及管道工程;投資26.5萬元,安裝太陽能路燈113盞,解決了柳泉溝村沒有路燈的問題,三個項目的投入使用,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生産生活條件,獲得了群眾的一致稱讚。
除此之外,幫扶單位還積極配合西安市統籌辦建設柳泉溝村公共服務中心,項目總投資80萬元,規劃建設兩層16間辦公設施,包括村兩委會辦公用房、村衛生室、村民文化活動中心等一應俱全,建成後將使村民們過上跟城裏人一樣的“滋潤”日子。
秉持精準扶貧 大力開展産業幫扶
為了拔掉柳泉溝村的“窮根子”,作為幫扶單位,未央區建設和住房保障局、大明宮街道辦秉持精準扶貧的理念,充分利用村裏的自然優勢,做好産業扶貧。
一是打造中藥種植主導産業。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一般農戶”的模式,利用當地中藥主産區的地域優勢,計劃引進黃精等中藥材品種。項目一期投資10萬餘元,購買蒼術種苗10240斤,種植面積達25畝,並逐步擴大種植面積,引導有種植意願的農戶參加,逐步形成柳泉溝村的主導産業。
二是引進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利用村委會屋頂條件, 10月份投資32萬元,實施完成分佈式光伏電站裝機36千瓦。
三是打造“龍頭企業+貧困戶”扶貧模式。組織4戶貧困戶參加縣、鎮推薦參加的食用菌公司。貧困戶李建強參加了灞源鎮倫達菌業,按協議每年保底分紅1500元,貧困戶田軍朋、霍德彥、孫貴權參加了藍田縣國人菌業,按協議每年保底分紅1200元。
四是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幫扶單位通過實地考察,利用柳泉溝村一組劉家莊山、水、景觀自成一體的區域優勢自然條件,把柳泉溝村定位為“柳泉美景、驢友之家”,多次邀請未央商界人士前去考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為更好地推進産業扶貧,幫扶單位還邀請西安市、藍田縣在中藥材、食用菌、果樹、畜牧方面的知名專家多次前來對種植養殖等産業進行“會診”,對柳泉溝村産業發展獻計獻策,給村民送去脫貧“及時雨”。
在抓産業的同時,幫扶單位還積極組織愛心企業為貧困戶捐贈衣物,聯繫愛心企業西安市政建設集團公司捐贈現金4萬元,其中2萬元用於危房改造,其餘款項用於貧困戶脫貧工作。大明宮街道政協委員捐贈價值1萬元的醫療衛生設施,改善村衛生室條件。一系列的精準組合拳,起到了標本兼治的良好效果。
重拾生活信心 笑對生活困難
“感謝辛主任對我的幫扶,以前感覺日子都沒有指望了,現在又有奔頭了!”李建強是藍田縣灞源鎮柳泉溝村的貧困戶,2014年其妻帶女兒外出打工,一直未和家中聯繫,本人因此受打擊,導致聽力三級殘疾,僅靠打工微薄的收入勉強維持生計。他口中的辛主任就是大明宮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辛建雄,在掌握了他的實際困難後,為了解開他的心頭病,辛建雄多方努力,找到了李建強的妻女,同時積極幫助他解決生活困難,重拾生活信心。
未央區住建局副局長劉曉莉、馬亮,大明宮街道辦黨工委副書記袁紅線、辦事處副主任辛建雄等多次來到貧困戶家中,同他們拉家常,問難處,解難題,在傳統節日時慰問,生病時去看望,幫助他們銷售家中滯銷農産品,夏日送清涼,冬日送溫暖,幫助他們就業,這些看似普通的小事,漸漸溫暖了貧困戶的心,使他們重新拾起積極生活的勇氣,笑對生活困難,及早脫貧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