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2018年1月5日,陜西省委第二環境保護督察組(以下簡稱“督察組”)對寶雞市2017年8月24日至9月24日開展的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向寶雞市委、市政府進行了反饋。陜西省副省長、省環保督察巡查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張道宏出席反饋會並講話。
加強環保法規制度體系建設 大力開展生態環境建設
寶雞市堅持生態優先理念,著力加強環保法規制度體系建設,在陜西省率先公佈實施《寶雞市市區餐廚廢棄物管理條例》,先後出臺《寶雞市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試行)》《關於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加快建設美麗寶雞的意見》等多項環境保護政策,編制《寶雞市生態市建設規劃》《寶雞市工業發展戰略環評》,優化了城市生態和工業空間佈局。不斷強化以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的政績考核導向,環保投入逐年上升,近三年來環保專項投資佔財政收入比例分別為2.63%、2.65%、2.86%。
據悉,寶雞市積極開展渭河治污行動,實施水污染防治項目117個,封堵治理排污口207個。建成重點鎮、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16個,污水處理廠人工濕地15個,濕地公園7個。
同時大力推行農村能源清潔化,完成農村改氣、改電、改炕、改灶、改暖等“五改”工程28.69萬戶。累計投資6億多元,在陜西省率先實現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政村全覆蓋。推廣農村生態型污水簡易處理模式和生活垃圾“四化”處理模式,受益人口230多萬。
寶雞市大力開展生態環境建設,先後獲得國家級生態園林城市、森林城市、環保模範城市和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在西北地區率先建成生態示範城鎮群,鳳縣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環保問責力度不夠 基層監管執法能力薄弱
督察組進駐期間,寶雞市按照邊督邊改要求,對督察組交辦的557件群眾信訪投訴問題全部辦結並向社會公開,關停取締企業142家,限産停産84家,責令限期整改329家,立案處罰62家,罰款176.7萬元,約談18人,問責97人。
寶雞市近年來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積極成效,但嚴格對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環境保護工作要求和環境品質考核標準,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寶雞市對環境保護工作推進不夠有力,對環境保護工作認識仍有差距。環境保護責任和壓力上緊下松、逐級衰減,個別區縣仍然存在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的問題;環保問責力度不夠,近年來環保問責對決策審批管理層面責任追究不夠,問責形式上約談通報、批評教育的多,從嚴問責的少;基層監管執法能力薄弱,監管不到位。
其次大氣及水環境品質不容樂觀。寶雞市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014-2016年逐年減少,主要污染物濃度有所增加。督察發現,仍有25家44台 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未拆改。油氣回收改造還不到位,小型汽車維修、噴塗行業存在監管盲區。
再次是環境保護責任落實不到位。意識上認為環境保護工作就是環保部門的事情,具體工作中責任不清、溝通不暢、推諉扯皮,落實環境保護責任不夠到位有力。“散亂污”企業整治、煤場清理、病死家禽家畜處置等環境監管責任不清。
最後是一些環境保護措施落實不夠。陜西省政府要求2015年關中地區建成區域煤炭配送中心和清潔煤配送網絡,寶雞市2017年才提出要求,多數區縣未建成。273座加油站地下油罐應在2017年底前全部更新為雙層罐或完成防滲池建設,截至2017年10月底僅完成23座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滲改造。
張道宏在肯定寶雞市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同時,要求寶雞市各級各部門深刻領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位、戰略部署和推進決心,充分認清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抓好統籌協調,壓實整改責任,堅持舉一反三,確保中央和陜西省委環保督察指出問題全面整改。同時要堅持系統謀劃,突出抓好渭河水環境治理、秦嶺和自然保護區違法行為排查整治、“散亂污”企業治理,積極組織開展全民綠色行動,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加快建立生態環境治理長效機制,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供稿 陜西省環保廳 編輯 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