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西安交大主持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7項

國際在線2018-01-09 15:00:28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1月8日,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陜西省36項科技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由西安交通大學主持7個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一等獎,2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獲獎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二。

活動_fororder_圖片2

  西安交通大學主持7個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西安交通大學 供圖)

活動_fororder_圖片1

  西安交通大學熱質傳遞的數值預測控制及其工程應用創新團隊(西安交通大學 供圖)

  西安交通大學熱質傳遞的數值預測控制及其工程應用創新團隊,該項目面向基礎研究及國際學術前沿、國家重大需求及國民經濟主戰場,圍繞熱能的高效清潔利用,在熱質傳遞與流動問題的數值預測理論與方法、高效低阻氣體及液體換熱技術、國防高效熱防護技術及裝備研發方面,開展了系統深入的創新研究。

  金屬材料強韌化的內在與外在微納尺寸效應,該項目針對金屬材料強度與延韌性之間本質存在的倒置關係難題,在具有三種典型晶體結構的金屬材料中發現了其內在與外在微納尺寸效應及其耦合對強韌化作用的新規律和新機制,為提高其強韌化水準提供了理論依據與新思路。

  太陽能光催化制氫的多相流能質傳輸集儲與轉化理論及方法,該項目通過研究太陽能到氫能整個傳輸轉化過程中反應體系、相介面、催化劑顆粒三個層面及其之間的能質流動和傳輸、轉化和反應、及其互匹配機制,提出了大幅度提高光氫轉化效率的新理論新方法,實現了能質高效低阻傳輸、吸收、集儲和轉化。

  高動態MEMS壓阻式特種感測器及系列産品,該項目歷時10年,提出了基於微納力學耦合、干擾預處理及無頻損失封裝的感測器設計新思路, 發明瞭高動態 MEMS 壓阻式特種感測器及系列産品, 解決了國防及石化等領域的應用急需。

  先進核動力系統多因素跨維度強耦合動態分析技術及應用,項目獲授權發明專利 20 項、軟體著作權 24 項,出版專著 1 部、教材 2 部。主要成果通過了科技部、原總裝備部、國家能源局等組織的項目驗收,結論為:“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使國內在相關領域的研究達到新的起點”“彌補了國內研究空白”“優於國外同類技術”“項目總體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準”。

  稅務大數據計算與服務關鍵技術及其應用,該項目結合國家金稅工程需求,針對稅務數據面臨點多線長難驗真、省際孤島難共享、高維特徵難建模、偷逃騙稅難發現、納稅誠信難評價等難題,創造性地將複雜網絡理論應用於稅務數據分析,提出“納稅人利益關聯網絡”概念並攻克相關核心技術,成功用於發現偷逃騙稅疑點及納稅信用管理,歷經 10 年研製出國家稅務大數據分析平臺軟體系列産品,包括個人稅收管理系統、指標管理系統、 風險管理系統、 信用管理系統等。

  氣液固凝並吸收抑制低溫腐蝕的煙氣深度冷卻技術及應用,該項目歷經20年的機理研究和工程實踐,突破了傳統理論認為煙氣深度冷卻過程中硫酸露點溫度為定值的觀點,發明瞭SO3/H2SO4濃度、 硫酸露點溫度和低溫腐蝕性能的檢測方法及裝置, 提出了通過氣液固三相凝並吸收從而抑制煙氣深度冷卻低溫腐蝕的技術路線, 實現了低溫腐蝕的有效防控。研發了系列煙氣深度冷卻器及系統、裝置及産品, 並實現了大規模工程應用,産品獲國家重點新産品證書和創新成果金獎。(供稿 西安交通大學 編輯 楊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