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若干財稅措施的意見》政策解讀新聞發佈會(柳洪華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張安琪):1月9日上午,陜西省財政廳舉行《關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若干財稅措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新聞發佈會。陜西省財政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劉紅春出席發佈會,並對《意見》進行解讀。
陜西省財政廳副廳長劉紅春(柳洪華 攝)
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為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實現穩中有進目標,陜西省財政廳啟動《意見》的研究制定工作,努力破解實體經濟發展中遇到的瓶頸限制,著力解決陜西省實體經濟發展中遇到的財稅負擔偏重、研發創新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少、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意見》共涉及30條政策,包括減輕企業稅收負擔、加大收費清理和降費力度、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支持多渠道融資等。劉紅春在發佈會上指出,陜西省財政廳將繼續在降稅減費上做文章,將現行增值稅四檔稅率簡併為三檔,積極落實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比如對鼓勵類産業進口的自用設備免征關稅,對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使用15%的稅率,小微企業年納稅所得額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等。同時,從2018年4月1日起,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環境監測服務費等41項行政事業收費。“2018年6月30日前,繼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費率。同時,此項政策到期後再延長一年。”劉紅春特別強調説。
《意見》中還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多渠道融資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表述。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針對重大技改、新産業培育、示範項目、新能源汽車、戰略性新興産業等項目的發展,按財政貢獻增量由省、市、縣分別給予適當獎補。在支持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方面,將對遴選的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等方面給予支持;同時加強對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給予無償支持。在支持多渠道融資方面,陜西省財政將每年出資3億元,設立陜西融資擔保發展基金,為企業融資提供擔保,解決融資難問題。
發佈會上,劉紅春副廳長就科技創新等問題作出回應。“科技是企業發展的核心,陜西省採取了人才激勵、支持科技成果轉化雙向補助等多項政策,就是為了極大的激發和支持企業的創新力度,提升創新實力,加速創新發展。”劉紅春説。
據了解,《意見》的執行時間為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每條政策均有明確的牽頭單位和落實單位,確保政策落地。陜西省財政廳將加強統籌協調,做好資金整合和籌措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