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召霞(左)登記貧困家庭資料(張堃 供圖)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2017年12月13日,在陜西省精神文明表彰大會上,李召霞家庭光榮當選“陜西省首屆文明家庭”。43歲的“漢家妹子”李召霞,是陜西省漢中市勉縣同溝寺鎮晨光村農民。多年來,她悉心照顧家裏的三雙父母、任勞任怨孝道做人、熱心公益樂善施人、巾幗創業自立自強,用拳拳愛心詮釋著人生的真善美,用文明行動贏得了鄉親們的點讚。
孝道做人 愛心撐起半邊天
李召霞出生在勉縣縣城一個居民家庭,1歲就被勉縣同溝寺鎮農民李智福家抱養。李智福夫婦早年不育,視她為掌上明珠,從小百般呵護疼愛。
光陰似箭,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來李召霞家登門提親的人踏破了門檻,其中有公務員有老闆,父母盼她有個好歸宿勸她嫁人,但李召霞毅然選擇留在農村。她説:“父母辛辛苦苦養育我,嫁遠了就不能常在身邊侍奉陪伴。”
1996年,李召霞與在青海當兵的鄰村青年陳志軍喜結良緣,結婚剛三天丈夫就返回了軍營,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平時在家裏,她洗衣做飯,忙裏忙外操持家務;農忙時臟活累活搶著幹,天不亮就下地幹農活;累了她晚上就聽一段軍歌,思念丈夫,也為自己鼓勁加油。她眷戀農村熱土地,前些年縣城裏親生父母幾次要她把戶口遷回城,她都婉言拒絕。2002年,丈夫陳志軍從部隊復員後,也落戶口晨光村。
在晨光村,李召霞是村裏出了名的孝順女。1997年,養父突發腦溢血住院,已懷孕4個月的吳召霞白天挺著肚子樓上樓下掛號抓藥,晚上細心陪護,經過半個多月的悉心照料,父親終於康復出院。2011年養母手術住院,她在病床前端湯遞水、接屎接尿,整整守了十天十夜。養父母、婆家父母和生父母三對老人,最小的養母69歲,最年長的公爹88歲多年臥病在床。她每天早晚輪流看望,關心老人起居生活,問寒問暖;有哪個生病了,她都耐心侍候照料,從沒有怨言。
李召霞孝敬老人,丈夫陳志軍也不示弱,他不但經常為老人洗腳、陪老人曬太陽,還拜師學藝為老人理髮,每年帶老人去醫院體檢。
樂善助人 創業揚鞭自奮蹄
愛心留給家人是小愛,愛心獻給社會是大愛。
李召霞早年在部隊探親期間在西寧一家藥店打過零工,懂業務。2003年丈夫復員後,全家人東借西湊,借政策跑手續,在鎮上開了家便民藥店服務群眾。對待買藥群眾,李召霞總是笑臉相迎,做到熱心、細心、耐心;她主動為客戶講解用藥常識,只將最適合的藥推薦給群眾。十多年來,夫妻倆互相鼓勵,利用閒暇時間充電進修。如今,不但夫妻雙雙拿到醫學大專文憑,還考取了執業藥師證;憑著誠實守信經營藥店,藥店也從一家壯大到了三家。
李召霞樂善助人。從2007年開始,她堅持為不方便來店裏買藥的顧客送藥上門,對老年困難群體實行先取藥後付款。近三年來,她每年在農村選一批家庭生活困難患者,每人送一張200元—500元的領藥卡,用愛心和公益溫暖了近百戶貧困家庭。10年前,金豐村9旬老人陸陳氏來藥店購藥,當得知老人家庭困難後,她堅持每年為老人免費送藥,逢年過節還經常登門探望,直到2017年老人去世。
“將愛心傳遞給最困難最需要的人,傳遞給更多的人。”在荊棘的創業路上,她用真善美孜孜追求著自己的人生價值。
立德育人 文明綻放並蹄花
養父李智富是一名群眾信任的老村民組長,養母黃艷平在家門口開了個小商店,李召霞夫婦孝順又敬業,一家人生活和和美美。
多年來,李召霞對家裏的一雙兒女,她從不驕縱溺愛,不管多忙,既教孩子學知識又教孩子學做人,孩子們在這個溫馨和諧的育人環境中健康成長。如今,李召霞的女兒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陜西理工學院,還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正在上初中的兒子也是品學兼優,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
女中丈夫賽兒男,文明花開並蹄蓮。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農家女,李召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創造了快樂溫馨、和諧的幸福家庭,用樸實和美德詮釋著新農村新農民新風尚,她的事跡正在感動和影響當地一方群眾。(文│黃國鴻 編輯 段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