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全國“十四運”,建設體育強省。2017年,對於陜西體育來説,是非凡的一年,也是難忘的一年,陜西全省體育戰線工作者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將體育強國夢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積極落實“五新”戰略任務,深化體育改革,更新體育理念,奮力追趕超越,全力推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産業協調發展,取得了新進展、開創了新局面。
1、第十四屆全運會正式進入陜西時間
陜西作為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運動會的舉辦省,在第十三屆全運會閉幕式上,陜西省鄭重接過全運會會旗,向全國人民莊重表示陜西肩負起這一重要責任。時長60秒的陜西宣傳片在閉幕式上播放,展示陜西新形象,向全國人民發出邀約。2017年10月9日和12月19日西安奧體中心以及配套建設全運村、全運湖、全運公園、西安體育培訓基地和省本級新建場館長安常寧生態體育訓練比賽基地、奧體中心體育館、西安體育學院新校區“一館四場”等場館項目開工建設。
2、參加第十三屆全運會取得歷史最好成績
在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上,陜西省體育代表團共有502名運動員,分別參加競技體育的20個大項、136個小項,和群眾體育比賽的14個大項67個小項。代表團成員奮勇爭先、頑強拼搏,取得了16枚金牌、19枚銀牌、17枚銅牌的歷史性好成績,充分展示了陜西省體育健兒勇攀高峰、追趕超越的精神風貌和競技水準,為全省人民爭得了榮譽。
3、首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創“四項”之最
歷時129天,60個代表團,638支代表隊,12118名運動員、教練員參加的陜西省首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是第一次由政府為群眾搭建的健身展示平臺,民間“草根”運動員首次走上舞臺接受“檢閱”,群眾體育賽事有了會徽、吉祥物,創下規模、受眾、效益、影響“四項”陜西群眾體育之最,帶動當地經濟收入8.3億元。
4、800里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長廊(一期)全面建成
陜西省經過三年的努力,完成了渭河健身長廊規劃的標識、驛站、自行車道、健身場地、體育公園建設和健身器材的安裝等工作,已成為渭河沿岸“四市兩區”群眾日常運動休閒的最佳目的地,對正在建設的漢江、丹江、延河等全民健身長廊起到示範作用。
5、體育彩票銷售額突破65億元
陜西省以提升管理和服務水準為突破口,優化網點形象,拓展社會渠道,打造核心遊戲,樹立公益品牌,助力扶貧攻堅,勇於擔當、創新驅動,全年體育彩票銷售65.82億元,同比增長18.78%,全國排名第11位,再創歷史新高,籌集體育彩票公益金14.9億元,為全省體育事業和社會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6、陜西省首屆青少年陽光體育大會成功舉辦
陽光體育大會是陜西省著力打造的全省青少年大型綜合性體育盛會,內容豐富、亮點紛呈、組織有序、保障有力,參與人數近1300人,為廣大青少年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對促進當地體育、旅遊融合發展産生了積極的影響。
7、陜西首屆體育博覽會攬金127億元
本次博覽會展覽面積2萬平方米,吸引30萬人次參觀,現場達成意向成交金額127億元。同時,陜西省體育局積極培育體育市場,推動成立了陜西省體育産業研發中心,啟動了體育産業專項調查,與陜西省統計局聯合發佈了全省體育産業規模及增加值數據公告。冰雪、水上、山地戶外、航空運動4個專項産業發展規劃即將出臺。
8、系列馬拉松賽事掀起健身熱潮
陜西省多地如西安、楊淩、大荔、商洛、咸陽、安康等依託本地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文景觀舉辦系列馬拉松賽事,激發了人們的健身熱情,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馬拉松愛好者,參賽人數達7萬餘人,尤其是西安國際馬拉松賽線路充分展示西安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體育賽事成為陜西省發展旅遊産業的重要資源,不僅把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落到了實處,而且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
9、體育特色扶貧助力脫貧攻堅
陜西省體育系統全年共統籌資金1.5億元用於貧困地區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積極開展駐村扶貧工作。針對當年退出的貧困縣安排體育扶貧專項賽事活動,舉辦各種形式的以“脫貧攻堅健身同行”為主題的系列體育扶貧賽事,體現精準扶貧的內涵,展現體育在脫貧攻堅中的獨特作用。舉辦的各項賽事活動與當地旅遊景點、農副特色産品等相結合,在促進全民健身全民參與的同時,盡可能地拉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10、《陜西省志·體育志》完成二輪修志
陜西省體育局經過五年筆耕不輟的努力,精心編纂的《陜西省志·體育志》(1990~2010年)于10月12日通過終審,被陜西省地方誌辦公室評為2017年第二輪修志工作先進單位。全志專業篇設9篇42章,約95萬字130余張圖片,全面記錄陜西體育事業21年繁榮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