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拂去歷史塵埃 陜師大教育博物館兩千藏品持續綻放光華

國際在線2018-01-22 16:26:34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楊薇):日前,陜西師範大學(以下簡稱“陜師大”)教育博物館正式開館,除去週一閉館休息外,每天都迎來校內校外眾多訪客。1月19日,國際在線陜西頻道來到教育博物館參觀,剛進到館中,就被講解員(講解員都為學生志願者)幽默的解説所吸引。講解員説:“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陜師大兩千多年前的‘地契’——戰國秦封宗邑瓦書,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份關於戰國分封制的實體史證……”講解員的娓娓道來,讓教育博物館裏靜美的文物也折射出歷史的燦爛光輝。

  從陜師大與戰國秦封宗邑瓦書的奇妙緣分回味過來,來自重慶大學的學生陳同學轉身看到展廳中央赫然呈放著一匹體積巨大的空心磚。走近一看,這匹秦鳳紋空心磚磚體六面,其中正面、上面和側面有淺浮雕鳳鳥五隻,背面有陽線刻鳳鳥兩隻。鳳鳥羽毛和面部、腿部肌肉雕刻線條流暢,充滿動感,美輪美奐。學生志願者講解道:“這是出土于咸陽窯店秦宮遺址的文物,鳳紋空心磚應是秦宮的欄杆,體現了秦代最高的雕刻水準。”

拂去歷史塵埃 陜師大教育博物館兩千藏品持續綻放光華_fororder_圖片1_副本

 秦鳳紋空心磚在陜師大博物館展出 (陳曉丹 攝)

  秦鳳紋空心磚是陜師大歷史文化學院的老師們,在20世紀90年代初從翠華路的文物市場裏收購來的。咸陽窯店秦宮遺址被挖出來的空心磚數量不少,但多是殘斷的、半截的、甚至只有一個角的,都被收入咸陽博物館。而陜師大教育博物館現藏的秦鳳紋空心磚,長120釐米、寬20釐米、高40釐米,體積之大及保存之完整屬國內唯一。如今,上古先秦的空心磚燒制技術已經失傳。“所幸我們還能欣賞一派帝王氣象的秦鳳紋空心磚,留下對秦代宮殿何等壯觀的遐想。”陳同學説道。

  唐閻莊墓誌 了斷千年公案

  “歷史文化館的鎮館之寶有三:一磚一瓦一石頭。這‘石頭’指的便是我們眼前的唐代閻莊墓誌。”學生志願者講解員説。1995年,時任陜師大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的臧振老師跟著前來報訊發現“石碑”的村民去到陜西省西安市長安縣郭杜鎮,發現一方書法精美、有“上元三年”等字樣的唐人墓誌,當即買回學校。

拂去歷史塵埃 陜師大教育博物館兩千藏品持續綻放光華

  唐閻莊墓誌在陜師大博物館展出(陳曉丹 攝)

  用竹籤和棉花把墓誌上的積年土銹清理乾淨後,陜師大幾位研究唐史的老師依據墓蓋上的文字,確定墓誌主人為閻莊,是工部尚書閻立德次子。通過全面釋讀墓誌銘文和查閱新、舊《唐書》等史籍文字資料,陜師大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胡戟老師敏銳地指出,閻莊之死與太子李弘之死在同一年,李弘是自然病死還是受武則天毒殺一直沒有定論,是唐史上的千年謎題,而閻莊之死屬非正常死亡,兩者很可能有所牽連。

  臧振和彼時剛留校工作不久的于賡哲就此展開研究,對閻莊墓誌隱晦的銘文作出詳盡解讀,認為閻莊並非是單純的病死,而是在太子靈柩旁因哀傷失度而“遘禍”。“身為太子密臣,閻莊可能知道李弘真實的死因,即被武則天所毒殺,在悼念太子時不慎説錯話被武則天得知而罹禍。”臧振説道。聯想到《宰相世系表》卻沒有記錄身為工部尚書之子閻莊的名字,他們提出另一重設想:正是迫於武后權勢,閻家將閻莊從族譜除名。

拂去歷史塵埃 陜師大教育博物館兩千藏品持續綻放光華

臧振接受採訪(陳曉丹 攝)

  閻莊墓誌作為獨一無二的史料,經陜師大歷史文化學院的老師們研究,有力地證明了李弘很有可能是被其親母武則天所毒殺,了斷了唐史上著名的李弘之死歷史公案。受此事啟發,近年來,陜師大保持收購墓誌,且教育博物館附樓便是歷史文化學院的師生研究場地,方便師生研究史料,以證史實。

  陜師大教育博物館 兩千藏品綻光華

  戰國秦封宗邑瓦書、秦鳳紋空心磚、唐閻莊墓誌等具有極高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的文物,在陜師大教育博物館裏熠熠生輝,是從20世紀50年代起代代師大人累積的心血之果。“史念海先生、劉念先先生、趙吉惠先生等老一代師大人為添置文物不辭艱辛、來往奔波,當年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工作的沈從文先生、史樹青先生幫助聯繫和把關鑒定於北京購置的文物,幾輩師大文物工作者默默守護、朝夕與共,才使這些文物在師大留存下來。”臧振與這些文物相伴十七年,不由感慨道。

  如今,兩千余件珍貴藏品在陜師大教育博物館面向公眾免費展出。走進博物館,傾聽歷史文化館裏文物的久遠回音,欣賞書畫藝術館中真跡的寸寸力勁,在婦女文化館聆聽她們的故事,在中國教育館體會育人的春風。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