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記者從2018陜西全省文物局長會議上獲悉,2017年西安市新增西安市城市記憶博物館等5座博物館,全市博物館總量達126座,全年舉辦各類展覽200余場,開展面向公眾的文化服務活動460余次,西安市文物局獲得2017年度全省文物安全目標責任考核先進單位。
去年以來,西安市探源、彰顯華夏文明的考古工作成果豐碩。高陵區楊官寨遺址廟底溝文化墓地和閻良區櫟陽城遺址考古工作入圍“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成功入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我市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已達4家。西安城墻、華清宮、大華紗廠舊址、順陵、杜陵5處文物保護單位被公佈為省級文化遺址公園,居全省之首。
文物保護管理責任有效落實。我市通過市級文物安全聯席會議制度、強化各級政府和管委會領導責任、加強文物保護機構建設、文物保護專項經費支持、夯實基層文物保護責任、將文物保護納入政府考核等多種方式,將文物保護管理責任具體落實到單位和人並在媒體上公佈,接受監督,努力解決文物保護“最後一公里”的難題。
此外,“博物館之城”建設、“文化惠民工程”取得新成效。編制形成了《西安博物館之城建設總體方案》,西安博物院、大唐西市博物館等8家單位入選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西安事變紀念館移動互聯網AR/VR虛擬交換展示項目”入選國家文物局公佈的“互聯網+中華文明”示範項目。
據了解,2017年12月1日,《西安市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條例》正式施行,西安地區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的權責進一步明晰,管理程式更加規範,操作更加簡便易行,同時也營造了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參與文物保護的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