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楊六齊:將浐灞生態區打造為國際生態新區

國際在線2018-01-26 14:06:06

  活動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80126171527

  西安浐灞生態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楊六齊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專訪(馬淑媛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偲瑤):1月25日,陜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西安召開,陜西省代省長劉國中代表陜西省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

  在聽完2018年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後,陜西省人大代表、西安浐灞生態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楊六齊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專訪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很棒,報告中提到將以更大力度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建設美麗陜西。這讓人很振奮。作為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生態區——浐灞生態區,我們將在柔性治水的基礎上,使生態理念深入區域每個角落,實現‘推窗見綠、出門見園’,到2020年將浐灞生態區打造為國際生態區。”

  活動_fororder_圖片5

  浐灞生態區一景(浐灞生態區管委會 供圖)

  浐灞生態區作為西安的“綠肺”,始終將綠色生態作為發展的前提。從2012年到2016年,西安世博園、浐灞國家濕地公園、桃花潭公園、浐灞滋水公園、雁鳴湖休閒公園相繼開放,浐灞生態區也正在從“河流治理1.0版”向“全域生態化建設2.0版”升級邁進。通過實施城市公園、綠地廣場、濱水景觀帶等項目,浐灞生態區已建成城市公共綠地840萬平方米,形成“秀水連城、多元匯聚、綠經通絡、翠園散落”的空間結構佈局。

  2018年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8年陜西將加快延安市、西鹹新區、西安浐灞生態區、神木市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探索形成具有陜西特色和推廣價值的生態文明建設典型模式。

  在楊六齊看來,當前的建設成就還遠遠不夠。他表示,生態建設從本質上來説是非常大的系統工程,且需要按照客觀的生態規律、城市發展規律、區域經濟發展規律統籌協調。“要做好生態建設,首先要有耐心,生態工程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必須循序漸進、因地制宜。如果沒有這種心態,將可能帶來生態災難。”楊六齊説。

  對於國際生態新區建設,楊六齊有自己的想法。他表示,浐灞生態區將加大綠地綠化、屋頂綠化、墻體綠化,推行綠色標準的公共建築讓“綠色”深入區域每個角落,真正嚴守資源消耗上線、生態保護紅線。

  未來,浐灞生態區還將以“水”和“綠”為核心元素,建設浐灞河功能性生態廊道,構建山、水相連的生態骨架。把生態化從植綠、生物多樣性向生物群落、水綠生物多樣性融合、增加空氣負氧離子防污防霾的縱深發展,有效改善區域乃至西安市生態環境品質,發揮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區的引領作用,助力美麗陜西發展。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