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西安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楊仁華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馬淑媛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馬淑媛):2018年1月25日至31日,陜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西安召開。會議期間,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專訪了陜西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西安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楊仁華。
2018年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紮實推進創新型省份、西安市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西安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西鹹新區和楊淩“雙創”示範基地等國家創新試點示範建設,全面提高創新供給能力。“這對於西安高新區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和要求。”西安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楊仁華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時表示。
2017年是西安高新區全力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先行區和陜西自貿試驗區核心區“三區聯動”發展的起始之年。2018年,西安高新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努力走在創新驅動發展前列,促進新動能持續快速成長。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服務區域內企業發展,發揮軍工資源優勢,促進軍民融合發展。
“軟硬”兼施優化營商環境
在大西安建設進程中,高新區將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大力招商引資,吸引優秀項目入區,引進高端人才,促進創新創業,最終將本土的項目實現商品化、産業化、國際化。楊仁華認為,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有兩個重要方面:一是硬體環境的改造提升。目前高新區內入駐企業6萬多家,就職人員達40萬人次,配備國際學校、醫院等優質資源。2018年,高新區將繼續提升改造硬體環境設施,配備最優質的資源,打造最舒適的硬體環境。二是軟體環境的改造提升。打造適合創新創業、招商引資、頂級企業的軟體服務環境,需要著力打造最好的政策環境與服務環境。“我們響應‘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在各部門下放300多條政策,提倡‘首問負責’,第一時間解決區域百姓和企業的問題,更好的體現政府服務意識。”楊仁華説。
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
目前,入駐西安高新區的世界500強企業達117家,匯聚了電子信息、先進製造、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的世界知名企業。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匯聚了設計、晶圓生産、封裝、測試、應用全産業鏈,在全球擁有半導體産業存儲晶片方面發展的領頭地位。
楊仁華認為,國際化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他説:“未來我們要整合優質資源,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加快全面開放新格局,在‘一帶一路’國家建立服務分支機構,為企業走出去搭建平臺。把我們的觸角和服務延伸到周圍的國家,讓企業享受到在國內可以享受的政策。同時我們還會搭建創新創業平臺,通過良好的團隊,帶動絲路沿線國家發展,積極促進國際合作,闊步走向世界。”
讓軍民融合叫得響走得遠
國務院批復西安市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其中以軍民深度融合發展作為主攻方向。西安高新區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軍民融合是其重要的承載內容,也是發展的核心內容。
西安的軍民融合資源僅次於北京,位列全國第二。西安高新區內的軍工企業、研究所居多,涉及電子信息、兵器、航空、航天等。在軍民融合發展方面,楊仁華認為,需要做好“軍轉民”和“民參軍”兩個方面。現在有很多優質的民營企業,以及國有的非軍工企業,想進入軍品市場的願望非常強烈。基於此,西安高新區將通過平臺建設,讓更多致力於發展國家國防事業的企業進駐。但進駐的前提是首先實現標準化,高新區正在與軍科院、國家標準化研究院共同建立標準化平臺。
改革開放以來很多的軍工企業已經走向民品市場,比如大客車、電子産品等,為“軍轉民”開創了先河。今後,隨著市場化、國際化的發展,“軍轉民”仍舊是軍民融合的重要組成部分,楊仁華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我們將通過營造良好的平臺,通過市場化引導,國際化推介,讓軍工産品能夠在民用市場叫得響、走的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