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劉君慧):“我和父親這幾年在自家門口趕集賣油糕,一個月有三次集,能收入兩千多,逢年過節還能多掙點。”家住延安市富縣羊泉鎮鉗二社區緱家灣村的村民緱戰強滿臉笑容地説,這是1月30日延安市委網信辦聯合富縣、安塞區委網信辦組織十余家網站記者赴基層採訪時所見。此次“網絡媒體走轉改”採訪活動是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紀念改革開放 40 週年,全面展示延安市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奮力“追趕超越”的生動實踐。
春節臨近 富縣處處年味濃
在陜西富縣鉗二社區街上,春聯、糖果、土雞、黑毛豬肉、新鮮蔬果的叫賣吆喝聲,讓這條不足200米長的街頭小鎮處處透著濃濃的年味。
富縣鉗二社區街頭(武昊 攝)
産業致富 生活越來越幸福
在街上賣油糕的農民緱戰強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我從記事起,就跟著父親趕集賣油糕,到現在有將近三十來個年頭,從最初一天幾塊錢的收入到現在生意好時能賣上千元。從前別的鄉鎮遇集,我和父親會步行幾十里去趕集,這幾年就只在自家門口趕集,一個月有三次集,能收入兩千多,逢年過節還能多掙點。”
媒體記者的油糕情懷(武昊 攝)
緱戰強現在已經申請了名為”鄜州小農”的商標,他説,父親做的油糕口感特別好,在鎮上很有名氣,等商標註冊好了,他要把”鄜州小農”牌油糕賣到北京去。
緱戰強(右一)和父親一起賣油糕(武昊 攝)
除了賣油糕,緱戰強家和大多數富縣農民一樣,經營著自家的果園,這也是他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我們家還種十畝果園,現在政策好,縣上的專家到園裏親自給教呢,掌握了技術,人再勤勞些,只要沒有自然災害,蘋果都能豐收,2017年我家的蘋果能賣二十來萬。”緱戰強高興的説道。
富縣蘋果(富縣縣委網信辦 供圖)
據悉,富縣全縣蘋果總面積36.9萬畝(其中挂果31萬畝),果農人均果園3.5畝,已認證良好農業規範(GAP)蘋果基地25.2萬畝、綠色蘋果基地17萬畝、有機蘋果基地1.5萬畝。 2017年全縣蘋果産量57.1萬噸,優果率達到85%以上,實現産值23.98億元,果農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5300元。
如今,富縣農民腰包越來越鼓,生活水準越來越高,“你幸福嗎?”這個問題,他們已經給出了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