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網絡媒體走轉改】“三變”改革迎春風 風起安塞看南溝

國際在線2018-02-03 21:48:01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劉君慧):1月31日,由延安市委網信辦聯合富縣、安塞區委網信辦組織的“新時代新夢想 網絡媒體走基層”活動走進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了解南溝村“三變”改革的新作為。

  南溝村距延安市區15公里,轄7個自然村,337戶1002人。2014年前,該村還是安塞區一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基礎設施差、交通不便,群眾生産生活水準低,村集體經濟薄弱。群眾調侃説南溝有“三難”:出行難、娶媳婦難、村幹部幹事難。

  為改變貧窮落後面貌,2015年在鎮村兩級黨組織的不懈努力下,讓南溝村外出創業成功的企業家張維斌回鄉創業,全面啟動集現代農業、生態觀光、鄉村旅遊為一體的南溝生態農業示範園區建設,走出了一條“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産權改革道路。

  延安_fororder_圖片1

  記者們在安塞高橋鎮進行採訪,了解南溝村的“三變”改革。(鄭旎 攝)

  “三變”改革 村民生活面貌極大改善

  據安塞高橋鎮副鎮長、南溝村精準扶貧幫扶工作隊隊長張光紅介紹,在實現“資源變資産”過程中,該村黨支部在厘清村集體和群眾的各類資源資産權屬後,將全村的22500畝撂荒地、溝洼地、灘塗地和山林地,折股量化到村黨支部領辦的南溝生態旅遊經濟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再將土地資源和政府投資項目形成的資産折股量化,入股到惠民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每年保底給合作社固定分紅60萬元,合作社按佔股比例為群眾分紅。“目前全村流轉的土地佔到總面積的80%,大部分未流轉的是已經發展成熟産業的土地和宅基地等。”張光紅説道。

  在實現“資金變股金”的過程中,按照“量化到村到戶、參股保底分紅、滾動循環發展”的方式,該村將陜西供銷集團3500萬元的專項扶貧資金入股到惠民公司,佔股35%,收益前每年固定分紅150萬元,其中100萬元用於扶持全鎮651戶貧困戶發展産業,收益按佔股比例保底分紅。村上又將46戶貧困戶46萬元專項扶貧資金和735人自籌的220萬元作為股本金,發起成立了南溝村花樣迷宮專業合作社,與南溝景區旅遊發展公司合資興建了花樣迷宮及停車場,現已對外開放。

  在實現“農民變股東”中,目前南溝村全村有1002人以土地、人口等要素入股到南溝生態旅遊經濟專業合作社,有863人以現金入股花樣迷宮生態旅遊專業合作社,有266人以1060畝土地入股到蘋果專業合作社,與惠民公司農業分公司建起了矮化密植蘋果示範園,佔股49%,果園收益前一切費用由公司承擔,收益後凈利潤按股份比例分紅。

  活動_fororder_圖片2

  邵三虎(右二)分享自己現在的幸福生活。(武昊 攝)

  2017年因病因學致貧的貧困戶邵三虎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幾年前,一場大雨把他家在半山上的土窯洞衝成了危房。原先,他一年全年外出打工最多才能掙一萬元左右,如今他入股了村上的三個合作社,每年一分錢也不出就能分紅,並和家裏人住進了獨門獨院的大房子。村上還安排他在景區工作,一天有一百元的收入,現在一年保底收入三萬多。“雖然老伴現在身體不好,但是我一個人掙得錢足夠我們全家用,我還供個大學生了,現在,我們村裏每家的日子都過的可以!”邵三虎高興地説。

  合作社帶動經濟發展 打造全國旅遊扶貧示範村

  張光紅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安塞區南溝村的三個合作社是通過流轉農民閒置低效的土地和政府給的扶貧專項資金入股的經濟專業合作社、果樹專業合作社和旅遊專業合作社。除解決自己村裏的剩餘勞動力外,還帶動周邊村鎮的勞動力來這務工,現在的工作人員還有從縣上來的。如今,南溝村337戶已經全部加入了合作社。 

  如今的南溝村已成為延安首批“一村一品”專業村、鄉村旅遊示範村、全國旅遊扶貧示範村。南溝生態農業示範園被評為國家水土保持示範園、陜西省現代農業示範園、延安市市級蘋果示範園。同時被命名為延安市農業農民創業孵化基地、延安市山地科普示範基地、中科院地環所中科院水保所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産學研基地。

  活動_fororder_圖片3

  南溝生態農業示範園航拍圖(周志彬 攝)

  活動_fororder_圖片4

  南溝生態農業示範園花樣迷宮航拍圖(周志彬 攝)

  活動_fororder_圖片5

  南溝生態農業示範園花樣迷宮航拍圖(周志彬 攝)

  截至目前,南溝生態農業示範園區已累計接待遊客65萬餘人次,鄉村旅遊初見成效,已經成為延安市紅色旅遊的延伸地,生態旅遊的首選地。

  如今,一股清新的改革之風從安塞區撲面而來。依託安塞黃土風情文化資源優勢,將文化植入旅遊,旅遊中承載著文化。作風、民風、黃土風情,陣陣改革之風,令人耳目一新。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