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前,為適應國家經濟建設、西部開發和高等教育發展需要,交通大學西遷創造了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偉大的遷徙,為祖國西部帶來了第一所規模宏大的高水準大學。“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60多年來,西安交通大學傳承踐行“西遷精神”,深深紮根三秦大地,通過自身發展壯大,引領帶動整個西部高等教育蓬勃發展。如果説交大西遷是學校紮根西部向西第一次創業,那麼,如今的西安交大“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建設,將是西安交大向西第二次創業。
向西首次創業造就“西遷精神”
翻開歷史的記憶,老一輩西安交大人以“獻青春,灑熱血”的勇氣和行動創立了“西遷精神”。當年,我國熱力工程學界先驅陳大燮教授賣掉了在上海的房産,和夫人一起來到西安,在擔任副校長後他仍堅持上講臺,孜孜不倦。“中國電機之父”鐘兆琳先生不顧年邁親赴西安現場踏勘學校新址,並踴躍報名西遷,在一片空地上建起全國高校中第一個電機製造實驗室。兩位老教授臨終前都將自己一生積蓄捐贈給學校設立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
老一代西安交大人胸懷祖國、艱苦奮鬥、甘於奉獻、敢於創新的精神,始終激勵著一代代交大人砥礪前行、薪火傳承。並以此砥礪品學,精勤育人,為這片黃土地培養了大批英才,自1959年以來,西安交大累計培養大學生超過25萬名,形成了中國西部人才高地。
向西二次創業仍需“西遷精神”引領
62年轉瞬即逝,在“西遷精神”的熏陶和感召下,西安交大人始終把服務西部、建設西部作為一種使命,用實際行動傳承和發揚“西遷精神”,續寫西安交大創新育人新篇章。如今為適應國家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需要,西安交大精準對接社會發展與主導産業發展需求,開啟了向西第二次創業。2015年秋天,已在西鹹新區灃西新城渭河南岸啟動的西部科技創新港建設,面向國際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集國家科研、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高端人才培養、高新企業孵化、核心技術攻關等平臺為一體,建成後將成為世界級科技中心,國家級科技成果研發轉換平臺,也將成為中國第一個沒有“圍墻”的大學。
前不久,西安交大黨委書記張邁曾接受媒體採訪時説,在推進向西第二次創業的同時,西安交大提出“思想交大”建設任務,開展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主義、樂觀主義四面旗幟活動。在“西遷精神”的引領下,面對當前國內外高校的激烈競爭,西安交大更需要堅守開拓奮進的精神品格。把艱苦奮鬥的優秀品質內化為每個人奮勇前行的強大動力;將創新擺在推動學校發展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教育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文化創新;努力塑造立德樹人新構架、構築科教融合新高地、創新國際合作新模式、打造一流學科新格局,搶佔未來高等教育競爭的制高點。(記者 張彥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