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2017,對於奮力追趕超越的陜西來講,交出了怎樣的答卷?走進2018,我們將如何更好譜寫追趕超越新篇章?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審計廳副廳長馬玉紅,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工商聯主席徐明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共話新時代陜西追趕超越新成績、新亮點。
追趕超越跑出加速度
2017年是陜西發展歷程中砥礪奮進的一年,陜西經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邁入新時代,陜西經濟跨上新臺階。2017年,陜西實現生産總值21898.81億元,首次突破兩萬億元大關,在全國排名更進一步,位居第十五位,增速達到8%。西北大學經管學院院長任保平説,這是一個具有標誌性意義的發展階段。“2萬億元的發展裏面正好是一個中等發達省份的發展階段,所以這是一個大飛躍。”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審計廳副廳長馬玉紅説,在省委、省政府的帶領下,全省幹部群眾苦幹實幹,是踐行追趕超越和五個紮實的具體體現。陜西的GDP在1978年時,統計數據是81億元,到2010年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我們用了30年。而從1萬億元到2萬億元,只用了7年時間。這説明陜西的追趕超越跑出了加速度。馬玉紅説,我省能夠抓住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不放,不會因為短期指標波動受影響,所以去年我省經濟應該是在保持高品質、高效益的前提下,穩定發展、高速發展,實現8%的增速實屬不易。
新業態為經濟注入活力
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工商聯主席徐明非説,2萬億元儘管只是一個數字,但是實實在在的由一個欠發達省份邁進了一個中等發達省份。體現我省經濟運行的態勢主要有三個特點,一個是穩定增長,另外一個是結構優化,更重要的是效益提升。“跟我們自身比,發展比較快,是一個追趕超越的態勢。但是橫向比,壓力更大,跟四川比,我們有差距,與後邊‘追兵’比,我們差距不大,所以,這個階段需要我們更要下定決心實現快速發展。”徐明非認為,最主要是因為確實有一些新的動能、新的活力、新的産業和業態,正是這樣一些新鮮的業態保證了我省經濟增長的很好態勢。
居民錢包越來越鼓有了獲得感
一個地方經濟的發展,GDP是一方面,老百姓獲得感更有説服力。走進西鹹新區劉家溝村,最大的感受是村子裏特別乾淨整潔。農村變美了,村民們發展起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窯洞賓館。“近幾年家裏變化特別大,原來都在外地打工,現在都在自己家裏開農家樂,經營的窯洞賓館一年收入10萬元左右,日子越過越好。”村民劉女士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劉家溝村村民生活的變化只是我省農村的一個縮影。
2017年,陜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達30810元,同比名義增長8.3%;陜西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達10265元,同比名義增長9.2%。陜西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幅居全國第6位。
顯而易見,城鄉居民收入全部邁上新臺階。馬玉紅説,説明居民有獲得感,大家在獲得了物質的同時,在精神上也有獲得,是愉悅的。徐明非説,群眾的錢包鼓了,幸福感、獲得感提升了。“這些年,陜西省在民生工程上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事情,也産生了效益,民生答卷令人欣喜。”(本報全媒體記者 趙明 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