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農曆正月二十五)晚上,在寶雞鳳翔縣陳村鎮槐原村,一年一度的鳳翔槐原“排燈會”精彩上演。當地群眾自發組織起來,高舉著排燈,成群結隊地去女登祠祭祀炎帝之母女登。一盞盞排燈在夜空中交相輝映,上千名村民手舉排燈行進,在夜色中宛若一條游動的火龍,壯觀的場面吸引了周邊萬餘名群眾前往觀看賞燈。
鳳翔槐原排燈文化藝術節源於當地每年舉辦的“女登會”,正月二十五晚上8時,鳳翔槐原地區的西槐、槐中、槐領、槐北4個村不約而同地亮起了排燈,群眾自發組成排燈隊伍向女登祠匯集。黑暗中一條條火龍在田野中游動,禮炮聲、鞭炮聲、鼓镲聲此起彼伏,為寂靜的鄉村夜晚增添了熱鬧的節日氣氛。
槐原排燈文化起源於炎帝孝順其母親女登的傳奇故事。鳳翔女登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劉啟文介紹説,鳳翔槐原“排燈會”源遠流長,相傳在遠古時期,炎帝的母親女登是蜂農,她整日逐花養蜂,居無定所。有一次,炎帝多日不見母親,十分著急,遂帶人打著火把四處尋找,終於在槐原找到了母親。此後,槐原人民為了紀念炎帝尋母的孝心故事和感人舉動,教導現代人不忘孝道,每年的這一天都會高舉著排燈成群結隊地向女登祠靠攏,舉辦祭祀活動,用這種獨特的傳統傳播孝義,喚醒與女登相隔千年的時光。
“排燈會”上的排燈是鳳翔縣陳村鎮槐原當地人手工製作的一種燈具,最初是模倣炎帝找母親時候使用的火把,流傳到現在是以青木為框純手工製作的綵燈,形狀上面大下面小,就像一個古時候的升斗。燈框用白紙糊住四週,在紙上貼造型新穎、五顏六色的特色剪紙,框內點上大紅蠟燭,下頭是長長的燈把,其寓意著一年的五穀豐登。
劉啟文介紹説,目前,女登傳説和槐原古廟會已被列入寶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正在申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挖掘歷史文化,努力把槐原打造成女登文化之鄉和孝文化之鄉,通過弘揚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傳播孝道文化,把鳳翔槐原農曆正月廿六日古廟會打造為‘中華母親節’,成全世界華人共同的節日。”(記者 魯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