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漢中菜豆腐的傳説和做法!

中國日報網2018-03-16 17:15:39

  要説這西鄉美食,第一道不得不提西鄉菜豆腐,居家出行之必備早餐,回鄉探親之必吃美食。他的來歷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説呢!

  相傳在盛唐時期,西鄉縣桑園村住著一對青梅竹馬的年輕夫婦,男的叫趙山順,妻子名雪蓮,婚後相親相愛。雪蓮生了個胖小子,但産後身體十分虛弱,胃口不開,白米細面也不想吃。山順燴了一碗豆腐端來,可雪蓮只吃了幾口就推到一邊,説是“豆腐太硬、咽不下去。若是能做成軟軟的豆腐花花,再加點青菜葉子就好了”。一天,他在煮大米稀飯時,心裏還想著做軟豆腐花的事,稀飯溢鍋了他才發現,忙舀水壓鍋,缸裏水已用完,急得他直搔頭抓腮。雪蓮見丈夫著急的樣子,忙提醒他説:“快把案板上那碗豆漿倒進去”。山順忙把豆漿倒入鍋裏,過了一會揭開鍋,只見上面漂起一層層豆腐花花。山順又驚又喜,趕忙把切碎的青菜撒進鍋裏,熟後先舀了一碗端給妻子。雪蓮吃後,連聲説好,一連吃了三碗還沒吃夠。孩子滿月那天,山順做了一鍋青菜軟豆腐花花飯,請前來賀喜的親戚朋以們品嘗。都説這飯可口好吃,紛紛向山順詢問做法,爭相倣做。這樣,青菜軟豆腐花花飯就傳遍當地城鄉,傳到漢中各地,人們稱其為“菜豆腐”。

  其製作的主要原料是黃豆,經過浸泡,打磨成漿,用細籮或紗布濾去豆渣,煮沸,然後加入漿水菜酸湯點清待形成豆腐時,再濾出豆腐壓成塊。

  第一道工序:把泡脹的豆子磨成漿,磨好了漿,再細細濾過渣,之後倒進鍋裏,把豆漿燒開,就開始點豆腐了。

  第二道工序:菜豆腐品質的好壞全在這“點”的功夫上,這裡點豆腐用的是上好的酸漿水,點出的豆腐白、活、細、綿、精、嫩,後味清幽淡遠,略帶甘甜。點豆腐講究每隔四五分鐘點一次酸漿水,需一勺一勺慢慢點。

  第三道工序:如此數回,待豆花一層層結塊,水和豆腐能分清時,用篩子或籃子(西鄉話叫bu籃)將豆腐壓成塊。

  第四道工序:然後濾過豆腐的酸水倒入鍋中加入米熬粥,有的還會加入小玉米粒,要小火慢熬,粥既不能熬得太稠,也不能太稀,講究湯濃米爛。

  配菜:美食有美食的講究,吃菜豆腐時需配小菜,小菜的配法也極有講究,一般是用蔥花、香菜、姜末、蒜泥、青椒、香油、油潑豆瓣醬、紅油辣子等拌勻入盤下飯。這飯菜吃起來急不得,要有章有法,一口豆腐,一口湯粥,即一口濃香,一口清香,對比換口,亂招式便走了韻味兒。先小心翼翼地呷一口熱滾滾的湯,吸氣品,清香自然,浸潤雙肋;再用筷子夾上一撮配菜抹于豆腐上,送入口中,細嚼慢咽,濃香悠長,瀰漫鼻息。豆腐綿甜,湯粥酸香,小菜麻辣,那種難言之妙令人回味無窮。

菜豆腐_fororder_菜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