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幫助特殊兒童 實現特殊價值

西安日報2018-03-26 15:41:54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兒童

  劉瑞(中)和她的團隊夥伴。 (記者 楊力 攝)

    西安美院大四學生劉瑞,和兩位同學被一堆可愛的玩偶包圍。很難想像,這些玩偶都源於特殊兒童的畫,他們把畫變成了“現實”。“做娃娃特殊兒童藝術品文化公益平臺整整一年了,就是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特殊兒童回歸社會,通過藝術創作自食其力、不怕將來。”劉瑞説。

  一次偶然機會走進特殊兒童世界

  為什麼要為特殊兒童創建公益平臺?劉瑞説,因為學藝術教育專業,學習中接觸到教育、心理學等方向。很偶然的機會,她給一個叫欣欣的腦癱孩子當了家教,這也是她第一次接觸到這類兒童。

  “她很可愛,現在八歲,只有五六歲的智商。”劉瑞每天去陪欣欣玩三個小時,教她做一些基本的事情,也教她畫畫。欣欣的父母從渭南到西安打工,也試著送欣欣進學校,因為她和常人不一樣,所以只能離開。“她是輕度腦癱,交流起來沒有問題。她也很願意和我聊天,説很多話。”劉瑞眼中的欣欣,是個特別活潑的小姑娘,她很同情這個孩子。

  一次,劉瑞和欣欣的母親聊到了欣欣的未來。“你説她長大之後怎麼辦啊?”這句話擊中了劉瑞。像欣欣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如何生存是家長最揪心的。劉瑞想,能不能幫助他們通過自身創造價值,從而有立足之地。

  就像有一股力量推著她走。她隨後參加了WABC無障礙藝途和西安美院合作的培訓課程。WABC是上海的公益機構,主要為智障以及精障人士提供免費藝術潛能開發課。她從課程中認識了很多這個領域的專家,學了很多知識。“比如怎麼對待自閉症兒童、腦癱兒童,還學了一些藝術療愈的手法。”劉瑞感覺想法被擴充,她想到了做特殊兒童衍生品的公益平臺。

  這個想法的第一次實踐,是劉瑞把欣欣的一幅畫做成了玩偶送給她。那是用橡皮泥和紙漿融合在一起做成的四不像“小貓”,欣欣激動地抱住玩偶,開心極了。

  互聯網徵集畫作 製成玩偶公益回饋

  劉瑞的想法慢慢成熟,又迎來了張曉穎、閆天藝兩位同學的加入。在學校支持下,娃娃特殊兒童藝術品文化公益平臺成立,也有了一次次嘗試。記者看到一幅幅孩子們原畫和製成的玩偶,基本上一模一樣。他們堅持盡可能還原孩子們的世界,而且將玩偶拓展到紙藝、布藝、陶藝等各種形式。

  這群孩子的世界很不一樣。一個香港的腦癱兒童,畫了她眼中的老師,控制不好手勁的孩子用力戳的點點印記褶皺了紙張;四個高瘦的背影高舉管子,這是一個聽障孩子畫的《我再也不想打針了》;一幅充滿奇幻的作品五顏六色,則是一個孩子畫的《我的夢》……“有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怕走出去大家都不接受,他們其實很自卑。”劉瑞特別希望這個平臺能幫助更多的特殊兒童。

  他們通過“公益+創意”的結合,通過微信公眾號徵集特殊兒童的畫作,再進行藝術設計包裝成産品,在線銷售後反饋給特殊兒童。記者獲悉,一年的時間,已聯繫到臨潼區、雁塔區的殘聯和福利機構,目前和香港大學合作,收集到一二百幅作品;如今已經在做第四批作品,一共幫助了20多個孩子。

  接下來,這個年輕的團隊想讓“娃娃特殊兒童藝術品文化公益平臺”更廣為人知,宣傳推廣之後為更多特殊兒童提供展示自己創造力和特殊天賦及才能的機會。“我們讓這群特殊孩子們由此建立自信,得到更多認可,自食其力,從而融入社會。”劉瑞告訴記者,未來這個公益平臺還要將特殊兒童擴充到特殊人群,幫助更多的人通過藝術創造改變人生。( 記者 陳黎)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