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長假期間,西安周邊遊頗受市民青睞。 記者 李安定 攝
清明節既是緬懷先烈、思親感恩的日子,又是踏青賞春的時節。據省文物局統計,節日期間來自海內外398萬人走進陜西文博單位,賞美景感受傳統文化。
清明期間,陜西省內各博物館和對外開放文物保護單位提前做好安全預案和各項服務保障工作,確保節日期間遊客及文物平穩有序度過三天小長假,全省文博單位參觀人數創新高,同比增長18%。
據統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參觀人數達170997人次,同比增加52.98%;西安碑林博物館接待觀眾10875人次,同比增長45%;黃帝陵接待觀眾14.2萬人次,同比增長7%,西安城墻接待觀眾5.7萬人次、同比增長9.7%;大唐西市博物館接待觀眾1.2萬人次,同比增長10%;渭華起義紀念館、安吳青訓班紀念館遊客同比增長均在20%以上,延安革命舊址接待觀眾1.9萬人次、同比增長10%;陜西歷史博物館接待觀眾23510人次,漢景帝陽陵博物院接待觀眾3000余人次。
節日期間,陜西文博單位紛紛推出多項展覽和活動,邀觀眾賞春踏青、愉悅身心。西安碑林博物館“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特展”、漢中市博物館“天漢古韻——漢中歷史文物展”等新展覽吸引廣大觀眾前來參觀。此外,陜西歷史博物館和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聯合舉辦的“遊子尋春正清明”教育活動、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舉辦的“清明射柳 學寫秦小篆”等活動,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觀眾在互動體驗中更深入地了解傳統節日從自然到人文、從物質到精神的發展嬗變。
清明時節,以“中華文明精神標識”黃帝陵為代表的省內不少紀念館都舉辦了相關的祭祀活動。黃帝陵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盛事。此外,以白水戊戌穀雨祭倉頡、張騫紀念館的宗親祭祖等為代表的祭祀活動和延安革命紀念館、照金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等開展的烈士祭奠活動,讓人們通過宣讀告文、灑掃、獻花、行禮及澆灌等儀式,表達對先賢的緬懷和敬仰,緬懷革命先烈,重溫紅色精神,促進中華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
節日期間,以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古村落等帶動的鄉村遊成為遊客尋找鄉愁的一大亮點。以展示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為核心的各類社區博物館、傳統古村落、民俗博物館等都吸引不少近郊和回鄉觀眾前去參觀體驗,博物館裏與群眾生産生活息息相關的老物件勾起了大家“鄉愁”。此外,春暖花開時節,踏春賞花也讓部分文物景點人氣爆棚。(首席記者 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