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蘇陜對口扶貧協作是兩省之間相互支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重要平臺。多年來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給予了陜西很大幫助,有力促進了我省脫貧攻堅工作。即日起本報開設“推進蘇陜協作 奮力脫貧攻堅”欄目,深入報道蘇陜扶貧協作取得的成效。
蘇陜友好合作由來已久,持續20多年的扶貧協作有力促進了我省脫貧攻堅工作。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後,兩省走動得更勤更親,合作得更緊更實。去年年底,江蘇省黨政代表團來陜考察交流。時隔4個月後,4月9日至10日,陜西省黨政代表團赴江蘇推進對口扶貧協作。
蘇陜一家親,攜手開新局。當前,兩省牢牢把握新時代帶來的機遇,加強重大産業、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等方面的戰略協同,讓兩省深化合作、共同發展的大戲“永不落幕”。
扶貧協作結碩果
蘇陜扶貧協作是黨中央賦予蘇陜兩省的政治任務。兩省認真落實中央要求,高度重視對口扶貧協作,堅持高層聯席會議制度,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形成了高規格、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工作機制和協作格局,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産業發展是扶貧協作重點和脫貧治本之策。江蘇省135家企業共在我省貧困縣(區)投資落地232個項目,總金額達49.72億元。截至今年3月底,我省各市、縣(園區)與江蘇對口市、縣(開發區)簽訂蘇陜扶貧協作“區中園”項目16個,涉及資金62.28億元,遍地開花的産業扶貧項目為我省貧困地區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2017年,江蘇省級層面共支援我省4.5億元,重點支持了559個協作項目,帶動社會投資116.97億元,覆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69萬人。兩省通過共享勞務供求信息、合辦扶貧招聘會等途徑強化就業扶貧,2017年實現就業脫貧2750人。
蘇陜兩省積極推進結對幫扶,“一對一”以強帶弱顯著提升了幫扶成效。我省56個貧困縣(區)與江蘇51個市、縣(區)結對,並積極向鎮、村延伸,目前已有236對鎮和111對村簽署了合作協議。
互利協作再深化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對口扶貧協作,不僅僅是一個幫扶關係,更是一個合作關係,是蘇陜兩省之間相互支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重要平臺。
通過深化蘇陜扶貧協作,兩省建立健全高規格、多層次、常態化工作機制和協作格局,兩省黨政代表團互訪,省、市、縣三級互動成為常態。在雙方“你來我往”中,幹部群眾共話友誼,共謀發展。
2017年,2000余名江蘇客商來陜考察,達成産業合作項目協議107個,計劃總投資282億元。目前,竣工項目27個、在建項目52個。蘋果、茶葉、小米等陜西特色産品進入江蘇市場,洛川、白水蘋果旗艦店(專賣店)在南京、鎮江開業。“陜電送蘇”啟動實施,去年送電12億千瓦時。
人才、科技資源豐富是蘇陜兩省共同的優勢,這兩個方面也是合作的重要領域。去年,兩省組織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共763批、6863人次交流學習;我省組織衛生、教育、科技等領域專業技術人員3319人次到江蘇培訓,江蘇向我省選派專業技術人才1366人次。這些交流人員在項目資金引進、兩地溝通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去年,兩省共同簽署了陜電送蘇框架協議以及17個協作協議和28個扶貧協作項目協議。今年,兩省簽署了能源戰略合作協議,有關部門、單位簽署了13個專項協議和33個項目合作協議。一系列互利協作項目的實施將兩省的友好合作推向了新的高度。
攜手共贏謀發展
蘇陜兩省加強合作的共識進一步形成,思路進一步拓寬,工作推進中既有成果顯現,更有新的期待。4月9日,蘇陜扶貧協作高層聯席會議在南京舉行,兩省簽署了一系列協議。今後,兩省將在更多的領域進行深度合作,力求扶貧協作取得新突破。
在能源和産業合作領域,兩省將大力推動重大項目合作,力爭彬長至徐州輸電通道項目早日啟動建設,加快陜西省産業技術研究院聯盟和蘇陜“區中園”建設步伐,推進“蘇企入陜”“陜貨進蘇”;支持江蘇企業、個人和社會組織來陜,充分利用陜西資源優勢,投資農業種植、畜牧養殖、生態旅遊等産業;發揮江蘇港口優勢和陜西“一帶一路”重要節點作用,合力打造“一帶一路”最強經濟通道。
在勞務協作和人員交流領域,兩省將深化蘇陜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等合作,引導毛絨玩具、製衣等江蘇勞動密集型企業來陜設點設廠,完善訂單式就業培訓合作,多種途徑促進貧困勞動力精準就業、精準脫貧。兩省將持續開展幹部和人才交流,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充分發揮企業和社會組織作用,重點推進江蘇社會幫扶力量參與陜西脫貧攻堅。
蘇陜兩省還將在拓寬合作領域上求突破,完善蘇陜互聯互通綜合運輸體系,聯合打造“一帶一路”國際運輸走廊,共同建設全球化交通商貿物流中心;深化教育“雙向”合作,支持西北工業大學興建太倉校區,組建長三角研究院,高水準打造科技創新增長極;支持兩地郵電大學開展學術交流,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推動水利、文化、旅遊等領域加強合作、協同發展。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在過去良好合作的基礎上,蘇陜合作的步子越來越堅實、空間越來越廣闊。當前,蘇陜兩省正攜手並進、共創繁榮,譜寫新時代對口協作新篇章。 (王海濤 程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