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光,讓文物活起來”2018年國際古跡遺址日科普活動在西安光機所舉辦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2018-04-19 11:45:37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瑩):4月18日,為紀念國際古跡遺址日,豐富社會大眾的文化生活,學習了解人類文明的遺産,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西安光機所”)攜手中國光學工程學會、陜西歷史博物館首次發起“光,讓文物活起來”——2018年國際古跡遺址日科普活動,為社會大眾舉辦一場科技與歷史相融的科普大會。

  【三秦大地 西安+移動列表】“光,讓文物活起來”2018年國際古跡遺址日科普活動在西安光機所舉辦

  瓦當展示(王薇 攝)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副所長、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副秘書長謝小平,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副研究員張朋昌,陜西壁畫保護修復研究基地常務副主任、陜西歷史博物館研究館員晏新志,陜西歷史博物館壁畫基地辦公室主任楊文宗,陜西歷史博物館黨政辦公室副主任梁潔,陜西歷史博物館志願者服務中心主任劉娟以及陜西師範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郵電大學的學生共150余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三秦大地 西安+移動列表】“光,讓文物活起來”2018年國際古跡遺址日科普活動在西安光機所舉辦

  “光,讓文物活起來”——2018年國際古跡遺址日科普活動現場(王瑩 攝)

  “光譜成像技術在文字信息增強、隱藏信息提取、底稿線提取、顏料分析等方面有獨特的優勢。將光譜成像技術用於書畫文物的保護,不僅能夠深度了解文物病害程度,為繪畫工藝研究提供幫助,更重要的是能夠為書畫文物的保護修復材料選擇和修復效果評估提供參考,使保護修復更加全面和科學化,同時能縮短病害調查和科學分析的時間,加快保護修復工作的進度。”張朋昌就《光譜成像技術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做分析報告時説。

  楊文宗在講《唐代墓葬壁畫的修護保護》時表示,陜西省歷史博物館現有壁畫修復室面積800余平方米,配備有先進的壁畫保護修復設備、工具及環境控制系統。壁畫實驗室面積500余平米,現已配備超景深顯微鏡、多光譜系統、X射線熒光分析儀、分光光度計、鐳射清洗機、鐳射拉曼分析儀、離子色譜分析儀等多臺高科技儀器設備,能夠滿足壁畫的科學分析檢測工作。

  【三秦大地 西安+移動列表】“光,讓文物活起來”2018年國際古跡遺址日科普活動在西安光機所舉辦

  陜西省歷史博物館志願者的舞蹈展示(王瑩 攝)

  活動中,陜西省歷史博物館的志願者帶來了古代舞蹈、講解並演示唐裝的不同畫法,帶觀眾體驗瓦當拓片的製作過程,大唐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了現場觀眾的關注。

  【三秦大地 西安+移動列表】“光,讓文物活起來”2018年國際古跡遺址日科普活動在西安光機所舉辦

  “光,讓文物活起來”——2018年國際古跡遺址日科普活動合影(王薇 攝)

  據了解,為了加強文化遺産保護研究、拓展光譜技術應用,陜西歷史博物館與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合作建設國內首個古代壁畫典型顏料庫,提升中國古代壁畫的保護研究水準。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