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陜西古籍文獻整理成果豐碩 古籍資源將數字化

三秦都市報2018-04-20 08:51:09

  4月19日上午,陜西省委外宣辦舉辦“加強文化建設彰顯文化自信”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第四場,陜西省社科院新聞發言人、副院長白寬犁,陜西省社科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吳敏霞出席,介紹我省古籍整理事業近三年的發展與成就。

  多措推動陜西省古籍事業發展

  近年來,陜西省社會科學院通過有效組織、深入動員全省專家學者,整理研究我省存藏的一大批珍貴古籍文獻,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快文化強省建設發揮了獨特作用,先後出版了《陜西古籍總目》《陜西碑刻總目提要》《陜西金文集成》《陜西古代文獻集成》等各類成果合計58部。

  《陜西古籍總目》是對全省範圍內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檔案館等單位存藏古籍情況的一次全面摸底、核查和編目工作;《陜西碑刻總目提要》以陜西現存歷代碑刻為調查對象,按時代先後排序編目,著錄碑刻名稱、年代、形制、存藏地及提要等基本信息;《陜西金文集成》收錄歷年陜西出土漢代以前有銘文青銅器共1973件;《陜西古代文獻集成(初編)》收集了陜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重要歷史文獻,含陜西歷代學人著作和外地人士撰寫的有關陜西的著作150種。

  “除上述古籍整理四大項目外,我省三年來累計出版《新中國出土墓誌·陜西卷參》等各類古籍整理成果50余種,總字數達2000余萬字。獲得中國最高政府獎兩項,國家圖書一等獎3項,其他國家級和省部級優秀成果獎數十項。”白寬犁介紹,經過多年工作積累,陜西省古籍整理辦公室收集了大量碑刻、金文拓片、古籍照片及相關信息資料,對於上述古籍資源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將制定古籍資源數字化方案

  “十三五”是落實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大數據戰略和推進公共數字文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古籍資源的數字化將成為國家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發展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古籍資源的珍稀程度、文獻價值、實際保存狀況等,制定分批的古籍資源數字化方案將是我省未來古籍整理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

  “我省現存古籍資源十分豐富,之前已經完成的各項古籍整理重大項目及其相關成果,為下一步古籍文化資源數據庫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白寬犁介紹,該項目的推進對於全國古籍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均有重要借鑒作用,對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增加國家文化軟實力,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奮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等都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自2015年起,陜西省古籍整理與研究類課題開始納入省社科基金項目管理,三年來共立項重點項目1項,一般項目16項。未來陜西省古籍整理工作仍然以陜西地方特色古代文獻為對象,內容上既包括傳世典籍文獻,歷代碑刻文獻,也包括出土的甲骨、金文、陶文等文獻,通過年度規劃和遠景規劃相結合的發展策略,在充分保護古籍文獻資源的基礎上,合理髮掘上述古籍文獻資源的價值,助力陜西省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記者 文晨)

       

編輯:李妍

—  相關新聞  —